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本文转载自知乎文章:2021秋招总结&复盘,已获得作者授权
作者:人高马大提利昂
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48319113
更多职场经验与行业资讯,请关注“IC集友圈”并将我们加入星标哦
大家好,我是人高马大提利昂(下文简称小R),一枚沪上在读硕士。忙碌的研三上学期适才告一段落,小R刚刚放假回到了家,想趁着这个空挡好好复盘梳理一下自己的2021秋招,这一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小R,中科院某研究所小硕,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本科双非,华东区域某电子信息特色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浙江人,上海念的三年学硕,已经到了最后一年。本科误打误撞加入了学院通信电子实验室(类似于本科生运营的无线电俱乐部、创新工坊等),对模拟电路,高频放大器等产生了兴趣,研究生阶段偏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射频微电子方向。非大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本科期间成绩一般,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但没获奖;没有获得保研资格,遂考研,数学砸,万幸调剂上岸;研一主攻学习,修满学分;研二进入课题组做项目,开发射频产品,但也只是打杂为主(自身能力不够,无法操持核心攻关任务),没有流片经历,没有专利文章,没有一线大厂实习。经常感觉自己一事无成,时常焦虑得怀疑人生。
本文大致梳理了小R 从开始准备秋招到签约就业协议(三方)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动态和一些感悟,分享本文一方面是想梳理记录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鞭策未来的自己莫迷茫、懈怠;另一方面,由于射频微波的相对小众性和信息匮乏程度,希望能给同领域的学弟和学妹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作为普通理工科应届生,在准备秋招时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正文开始!!!
数据先行:小R的秋招准备始于2020年3月上旬,初步结束于2020年11月中旬敲定正式offer,完结于2020年12月10日完成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培养单位三方的签约。
在这个过程中,有准确记载投递简历的单位 32 家,得到笔试/面试机会 19 家,占比约 60%,其中笔试挂的 9 家,一面挂的 3 家,二面挂的 0 家,主管面挂的 1 家,最终收获口头/书面offer或者录用意向的 6 家,占投递总样本的 18%,其中有 5 家经历过现场面试,只有 1 家是全程电话或者线上面试的。为了使自己不出差错或遗漏,小R用Excel对每家投递单位都进行了进度管理。
为了便于阅读,列表中汇总了小R投递的所有公司,既有500强外企,也有初创不久的公司,仅供参考:
物奇微电子 | 华杰智通 | ASR |
中兴ZTE | 天易合芯 | 纵目科技 |
晶晨半导体 | 铂联通信 | 紫光展锐 |
乐鑫科技 | 飞骧科技 | 慧智微电子 |
豪威科技 | 千寻位置 | 施耐德电气 |
艾为电子 | 瑞芯微 | 华勤技术 |
华为 | oppo | 美满电子 |
联影医疗 | 海康威视 | 圣邦微电子 |
泰凌微电子 | vivo | 博通集成 |
汇顶科技 | 韦尔股份 | 恒玄科技 |
自始至终,小R有一点很明确,就是不去趟互联网的水。由于学的是信息学科,周围偏软件、算法方向的同学接触较多,多数情况下他们目标明确就是冲互联网大厂去的:做技术开发算是专业对口;做产品、运营一般也早就开始布局实习和相关准备等。而小R一来对代码无感(其实是自己编程能力太菜了,又不愿意花心思刷乐扣练coding),二来觉得自己不具备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细致的洞察力(至少现在没有,maybe以后万一原力觉醒了呢hhh),便笃定心思不参加互联网赛道的激烈角逐。
小R的主要投递方向为专业强相关的微波射频IC以及电路研发岗,或者弱相关的模拟IC设计或模拟应用岗等。因此由于方向较窄,在投递数量上,远不如互联网、金融或者商科类小伙伴们那么饱满,议程相对没有那么密集。此外,在区域选择上,就只投base上海的,极少考虑沪外企业。
为什么从3月就开始准备秋招?因为本来秋招越来越难,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去年,小R的中科大硕士师兄经历了秋招,也顺利上了岸,尽管如此,跟他的聊天中小R也得知20届的秋招比以往普遍要难,AI算法已经不再是野蛮生长的阶段,人工智能的寒冬winter is coming!其他方面,华为、海康等厂也不是“是个工学硕士就基本没问题”的招聘难度了。
因此,小R很早就树立了“2021秋招必定是一场硬仗”这个观念。加之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停工停产,国内经济暴跌,众多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必定显著收缩招聘需求,届时在一票海归名校大神中竞争,那必定是炼狱级别的卷啊!!!综上,小R认为自己对秋招难度的认知是比较到位的,至少不存在低估。
----------------- 前 期 准 备 阶 段 -----------------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个意识,愿意花心思去准备,就有希望survive in the final battle。幸运的是学校就业处的老师也很负责,非常有前瞻性地联系了求职辅导机构,三月份的时候就为疫情居家待复学的同学们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行业认知等等一系列求职入门线上课程。这一阶段中,小R经历了简历撰写,结构化面试解读,模拟群面等专业辅导、练习等,对校招流程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
四五月份,小R在课题项目上遇到了一些瓶颈,状态比较糟糕,心思有点往飘忽不定拎伐清,居然想着改行去做市场业务,特别想往快消甚至是咨询行业,于是开始投宝洁、联合利华的暑期实习,毫无疑问,宝洁连简历关都没过,U家止步线上面试。被锤了才知道自己真的是脑子瓦特了,像个年轻赌徒一样抓起几个币就往赌坊冲,肯定是输得连底裤都不剩,还不知道自己输在哪儿。好在这一阶段求职辅导小R没有停下,继续打磨简历,进行线上模拟面试,同时试者转换学生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继续为秋招做准备。脑子清醒以后,小R意识到还是应该瞄准本专业,决定以技术研发作为职业生涯切入点。
----------------- 密 集 网 申 阶 段 -----------------
六月底打响了提前批第一枪,乐鑫科技射频工程师。笔试挂,题不难,但是量挺大,经历的第一次笔试,微波技术基础和通信系统的知识没复习到位,翻书推导也来不及,反正是菜鸡,对提前批不抱大的希望,就拿来刷刷经验练练手了。七月份许多大厂的提前批或正式批开始网申,但由于家里有急事,错过了像大疆,华为,中兴的提前批网申。但是在家的时候抽空把基础知识和做过的项目细节梳理了一遍。八月份随着越来越多大厂正式批开启,小R也开启了一波网申高潮,先后申请了晶晨,华为,中兴,OPPO,vivo,海康,艾为,泰凌,联影等厂子的射频相关岗位。大疆由于关门早没来得及申,但估计申请了也希望不大,因为后来听说大疆的笔试出了名的难。八月中旬迎来第一波笔试高潮,全是线上笔试,牛客或北森或51job平台为主。除了华为的笔试涉及数模电电路分析单片机等范围较广,其余的都是常规的射频电路相关试题。其中,艾为的题算难度比较大的,计算,简答,设计都有,题量也很大,故笔试挂;晶晨,vivo和泰凌题量一般,也比较常规,但可能是自己菜,做不过别人,没进面;OPPO和海康压根没鸟小R,最后收到了中兴和联影的面试通知。
以下是秋招过程中对小R影响比较大的公司,做个大致梳理,由于偏细分行业,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或许能发现你想要的干货。
八月底小R抽了一天下午参加了两家初创公司的线下面试,(主要想用来练练手,刷点实战经验),一家是模拟IC设计方向的,另一家是做专网通信的。模拟方面毕竟只是学过基础课,刷过拉扎维的教学视频,平时用的也不多,因此在面试中被问到一个active load CMOS amplifier的带宽和零极点分析时,没能解答出来,遂挂。第二家由于专业方向和岗位契合度比较高,对方的技术官对小R的项目经历也非常感兴趣,围绕着项目和本科实验室经历展开了1个多小时的讨论,由于侧重小R较为的熟悉工程领域,而且小R之前有花心思将项目梳理得比较条理清晰细节明朗,因此在面试中小R发挥的不错,给技术官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紧接着又进行了HR面,面完后没过多久就收到了该公司的口头offer,薪资水平虽然不及预期,但至少有个保底,不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迫局面了,心态上稳了不少。
联影医疗是小R收到的第二个offer,不,准确来讲只是录用通知书,部件事业部射频工程师岗位,位于嘉定北的联影总部。联影是医疗器械领域独角兽,由于小R所在单位和联影有合作,小R很早就关注了该单位,小R认为该公司所处赛道非常优质,技术实力雄厚,医疗影像产品已经打入沪上知名三甲医院,且公司处于高速发展的窗口期,因此很值得尝试一下。经历两轮电话面,一轮视频技术面和一轮线下终面(哼哧哼哧来回五个小时跑了一趟嘉定),一周不到收到了录用书,还不是offer,因为公司的应届生薪资政策还没出。两周以后HR联系谈薪资,距离预期差的较多。细致考虑职业发展路线和个人生活规划后,尽管公司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小R还是选择了婉拒。联影的技术面试难度不高,对项目和基础知识的考量并不深入,只要准备充分就没有大的问题。
在小R周围,华为基本是每个EE专业学生必定会尝试的选择,小R也不例外。但小R又一次脑子瓦特了,一志愿投递了海思芯片设计(悔不该投那海思哟!),二志愿是无线BU。适逢菊厂被漂亮国打压最惨的时刻,可以说是海思的至暗时刻,尽管小R抱着一颗“创芯”的心期待着加入海思,但海思自身因为台积电断供问题,听说本身就在将技术人员分流到其余部门,招聘必然缩减得一塌糊涂,除非极为优秀成为“火种”,否则基本没什么机会。当小R意识到这一点时,志愿已经被锁定,修改不来了,笔试完果不其然就没有回音了,于是小R为自己得仓促、考虑不周就盲目网申买了单,因为如果投了无线,能进面的概率应该会高不少。没记错的话,华为的笔试题分为40题单选和5题的不定项选择,知识点涵盖数电、模电、电路分析、单片机、射频电路等,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难度会不小。
模拟巨头德州仪器(TI)是小R最最最有情节的一家公司,也是最想去的一家,是一志愿目标:本科两年的电赛+实验室经历,申请的TI的 OP Amp样片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TI真的对学生申请样片非常大方,TI校园计划也是做的很不错的),TI的Datasheet那读起来也是跟德芙一样丝滑。小R自认为自身的背景和TI的应用工程师(AE岗位)信号链方向匹配度较高,据此网申。线上笔试是基于51job平台的,记得是60道选择题,模拟电路卷,考察知识点从单管到运放到DCDC到单片机到PLL范围较广,基本都是本科学的专业基础知识,难度梯度设置还是比较好的,先易后难,发挥还行,会做的基本都比较有把握,占比8成左右吧。不久收到了TI的面试通知,线上一对一技术一面,技术官人非常好,现场出题,但是小R翻车了,第一题完全没有答在点子上,第二题也只答对了一半(TAT,菜真的是原罪,只能怪自己没出息),可能是面试官觉得想给小R留点信心,第三题就放个水让小R画了个简单的bode图,讲一下零极点的幅相特性。三道题只答对一道半,TI招人又出了名的少,小R心里一凉,估计是要梦碎了,难受了好一阵子。
被TI教育了一顿后,情绪有点低落,但没过多久纵目科技向小R抛来了橄榄枝,如魔力井水般治愈。纵目是智能驾驶系统领域的先行者,基于先进传感器融合智能AI算法,为整车厂提供全套智能驾驶系统方案,年初刚在浙江湖州部署了毫米波雷达产线,年中刚拿到DENSO的D1轮融资。由于小R有过FMCW毫米波雷达探测器项目和毫米波芯片应用优化项目的经验,和岗位匹配度较高,因此投递了纵目的毫米波射频工程师的岗位。两轮电话技术面,基本都是小R介绍自己的项目经历(经过多次的复述,项目方面介绍起来熟练度就很高了,发挥得越来越自如)和对雷达、频率源、PLL的基础认知。终面是同传感器BU的李总进行的线下技术面,李总作为德国KIT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以及前博世技术专家,很快在面试中让小R感受到了他扎实的射频功底。随后,在HR面中小R也感受的到对方HRBP足够的专业和亲切程度。讲真,纵目科技的面试体验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讲是小R经历过的the best。求职是双向的,用人单位在面试小R们的同时小R们也在评估用人单位,其中面试体验会占很大的比重。面试完小R的第一感觉是稳的,而事实也印证了小R的直觉。周五面的,刚过完周末,纵目就发来了offer,对于薪资待遇也是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开始认真考虑入职纵目。此时心态上已经基本放松了,之前灼热的焦虑感一下子缓解了不少。
中兴ZTE,尽管中兴这两年争议不少,但毕竟也是通讯行业的龙头,就得投它试试啊。中兴的一面在张江的中兴和泰酒店,赶过去后,好家伙,大堂里坐满了四五排面试者,大屏幕播放着叫号顺序,wait,这感觉似曾相识,像极了医院候诊区。等了好半天,终于轮到小R了,于是被引导着去了楼上对应的房间里进行一对一技术面,面试官是个和蔼的大叔,小R已经把念了十几次的项目流利地背诵出来,表述地比较到位,面试官感受到了小R的真实,也没有仔细地盘问细节和考察基础知识,整个技术面只持续了五分钟左右,走的时候面试官还夸小R表达能力确实可以,直接告诉小R基本没问题等综合面吧(讲道理在面试过程中是不能直接告诉求职者结果的,看来做技术的都是实在人hhh)。排队一小时面试五分钟,尽管结果满意但小R觉得这个面试过程小R感受不到公司对技术的重视,面试体验很一般。在一周后的视频综合面试中,小R反而发挥的不怎么样,起初面试官要求你用英文聊几句天,甚至简要介绍一下你最近看过的电影和书等等,这一块难不到小R,毕竟嘴皮子功夫还在,但是当问到“你的缺点是什么?”的时候,小R一时间没能反应过来。这是HR面的常规问题之一,也应该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但是小R之前没有准备,当时想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有时候太固执己见,在一个讨论中没能好好听队友的意见一意孤行导致方案效果很一般,自己应该要负主要责任,但是由于脑子卡顿,表达的很磕磕绊绊,专业的HR一看就破绽百出。在聊到职业规划的时候小R表达的也不太全面,最后结束叉掉视频窗口的时候,小R的背后已经渗出了汗,没有想到在综合面上翻车了。万幸最后还是通过了ZTE的全部面试流程,收到了OC,但电话那头安排小R去做5G基站开发,小R由于非常抗拒百、千瓦级大功率射频功放,遂询问是否有移动端射频开发的岗位,对方说去问问以后就再也没有回音了。
汇顶科技小R投了两次,第一投是模拟IC设计岗,简历挂;第二投是芯片测试开发岗,主管面挂,小R是在面试过程中逐渐发现该岗位和预想中的差的比较远,而且对方对小R的项目经历和专业背景并没有表现出兴趣,所以在主管面中互相觉得不合适(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hhh),挂了好,有缘再见。
广州慧智微电子(Smarter Micro)是小R最后pick的公司,是design house,not IDM,总部在广州,国内有广州和上海两个研发中心。虽然公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厂,却是行业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前Skyworks技术团队回国后创立,走SOI+砷化镓的可重构技术路线,技术储备、研发实力深厚,2018年就实现了稳定可观的出货量,目前已经研发出完整的5G射频前端模组。小R在好些年以前调研时就听说过慧智微,便进行了网申。小R清楚地记得慧智微的笔试是在十一前夕,做之前HR温馨提醒题量较大,能做多少做多少,好在题都是常规射频试题,难度梯度设置也算合理,小R在规定时间内把能拿下的基本都拿下了。一周后收到面试邀请,殊不知这将是小R经历过持续时间最长的面试。
一面技术面,是个年轻的射频IC工程师,简单粗暴跳过自小R介绍上来就聊项目,项目聊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然后开始问射频大信号方面的知识,宽带匹配的知识,小R答得不算周全。
二面也是技术面,也是个射频IC工程师小哥(后面才知道是复旦12届硕士,tql),更侧重理论推导,当场出题让小R算功率回退求解,脑子锈逗了的小R当时钻进了斜率到底是dB还是常规值的牛角里,过了好久才在小哥的引导下勉强答出来。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到非特征阻抗匹配的smith chart轨迹,大信号条件下Q点移动的分析等等,小R被问得有点招架不住,之前真没有如此细致的分析过大信号设计时的细节问题(菜是原罪),但当时小R的心态还是不错的,就算最后没能通过,这场面试也干货满满,能学习到知识,那就是宝贵的财富。好在运气还阔以,进入到了总监面。
一二面就耗时将近两个半小时,赶紧歇一歇,紧接着还得扛一场总监面。技术总监是个思维很活跃的大叔,很会聊天。基本上也是小R讲述项目为主,但是总监对技术细节把控更敏锐,会适时打断小R,针对疑问点进行更细致的盘问。对于小R一下子答不上来的地方,比如说功率容量的理论计算,会拿出纸笔,作IV曲线列算式引导小R一起定量分析(服!)。
最后是HR面,经过三轮的技术交锋,已经筋疲力尽,HR早就帮小R订了午餐,让小R放松,播了一边慧智微校园招聘宣传视频,边吃边交流。经过4个小时的持续作战,虽有点疲惫,但高效地走完了慧智微的全部面试流程,个人也比较认可这种面试方式,感受到了公司对求职者的尊重,感受到了公司和对技术的重视。
之后是漫长的等通知阶段,这个过程持续了一个月之久,说实话等得也挺煎熬的,中间也去催了HR两次,但终究等到了RFIC设计工程师岗的OC,PA芯片方向,待遇方面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
后续也受到了小米的OC,但射频只有北京的岗位,(南方人不想跑那么远)就拒掉了。
那么问题来了,纵目和慧智微不可兼得,必须做出选择。两家都是优质赛道的优秀企业,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都在给小R留下了非常好的面试体验,也和小R的专业背景契合度高,薪资待遇也都达到了预期,really tough to make my decision! 经过几天无比艰难的思想斗争,主要考虑自身兴趣的偏好和赛道确定性考量,小R最终选择慧智微电子作为入职单位,并认真答复了一封诚挚的感谢信给纵目,对纵目的认可和等待表示感谢与诚恳致歉。
十二月初完成三方协议的签订,小R的整个秋招就圆满收官了,最后的结果小R是满意的,认为是当前能力阶段的最优选择,也可能是最不会后悔的选择。回想整个秋招,拉满8个月的战线,从初期的紧张,到四五月份的拎伐清走了老远的弯路,到夏天拉回正轨密集网申笔试,金九银十无比焦灼的正面主战场,十一月的思想斗争高潮,一路的摸爬滚打,跌宕起伏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其中的滋味。秋招是人生阶段过渡的关键窗口,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都是要经历持续数个月迷茫、焦虑、挫折甚至阵痛的。对此,小R认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突破点就在于能否保持信心继续战斗,能否在一次又一次笔试面试后悉心总结复盘,将每一次打击吸收转化为你的储备,这样才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接近成功。这个过程将会成为你人生中抹不掉的一笔宝贵财富。
最后,小R想总结三条个人的看法结束本文的分享:
1. 大厂的吸引力无比是巨大的,在很多情况下能进大厂尽量去大厂,因为那儿大概率有着更精细化的分工,更完善的流程制度,帮助养成好的工作思维和习惯。但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形式严峻的年份,死磕大厂激烈厮杀或许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不妨考虑一下优质赛道的独角兽或者头部创业公司(确保度过了风险最高的创业初期,最好已经到了高速扩张阶段),尤其是对于技术研发人员,咱们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因此主要目标是要去到能学到技术的企业,以获得快速的经验积累,技术提升,长远来看回报率不一定低。
2. 面试是双向选择的过程,求职者过程中也要细心评估对方,有必要的话在面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复盘面试细节。大家都希望进入一家好公司或者说合适的公司,小R认为面试体验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评判依据:给你面试体验较好的不一定是一家好/合适公司,但让你面试体验糟糕的,对你来说一定不会是一家好/合适的公司。
3. 最后,就是关于态度上的了。秋招一年比一年难的趋势一直在持续,要尽早建立起对秋招的认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千万不要由于畏惧它而消极对待逃避之,反之应该用系统性地规划和长期执行来面对它。此外,秋招不只看你的技术和成绩,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复盘和学习能力同样非常重要,在平时就应该刻意地去训练这些方面的能力。量变引起质变,平时积累得越充分,临场时才能发挥得更到位。
以上就是一个普通EE应届硕士毕业生的2021秋招总结&复盘,用事实证明了普通人只要用心准备,坚持在自己的赛道持续发力,也能在激烈的秋招中取得令自己较为满意的结果。
感谢
@17career的老师和
@电路和微电子考研
飞姐在秋招过程中的指导和分享,小R取得满意的结果离不开你们的帮助。
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22届秋招群,进群后,把备注改为学校-名字-方向,如群已满,可以添加微信18621092398,备注: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