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复旦大学400分上岸经验,全程干货!

胡小飞微电子 电路和微电子考研 今天

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图片

考研结束后,有过一些师弟师妹询问考研相关的问题,问得最多的无非课程要怎样学习,院校的选择问题,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备考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01
图片


首先介绍一下个人情况:本科吉大微电子学专业,专业课学过数模电、数模集、半物、半器,专业排名20/140,绩点3.4。数学水平一般,本科期间高数平均80+不是数学大佬型;考研前通过了英语六级但分数不高;典型理科生政治类极差。考研成绩是政治70英一74数一132专业课124总分400,初试第二。

02
图片

接下来是选择院校方面,我认为无法简单的评价哪个学校好考哪个学校不好考,因为每一年都会有难考院校爆冷,热门院校因扩招等原因发生超香的情况。相比简单的看初试分数线,更应该去了解一个学校整体的筛选人过程以及难点在哪里,比较哪个学校的难点对于自己来说没有那么难或者反倒有优势。

拿复旦大学来说,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学院考研分为设计学硕、器件学硕、设计专硕、器件专硕。从刷人过程来看,学硕的难点在于名额极少(今年设计学硕2个名额、器件学硕3个名额),风险较大,但只要保证自己分数较高,即使被刷掉依然比较好调剂;专硕考数二英二(到今年为止始终是这样,未来会不会改考纲不确定),从20年大幅扩招开始分数线很低,性价比很高,但难点在于一旦一志愿被刷,调剂的难度就变得很大,很多学校是不收数二英二的考生的。

再对比设计器件两个方向:设计的难点在于专业课很多,需要学习包括数模电模集等五门专业课,对于跨考的同学来说难度极大,但对于本科学习过这些课程甚至学习的还不错的同学来说,这反倒可以成为优势。器件的难点在于,虽然只考半导体器件,但相对考察的比较深入,再加上有些年份会考不定项选择,所以专业课分数普遍较低。如果是平时学习知识比较深入的同学,这或许可以变成自身的优势。


03
图片


然后是各个学科的学习心得。

数学


去年我数学开始的比较早,基本二月末就开始了学习。在选择老师方面,我认为每个老师在基础阶段讲课内容差异不大,选择自己喜欢的讲课风格就好。在进度方面我始终保持着比汤家凤老师的规划稍快一些。就数学来说,题海战术是很必要的,尽量保证每天都做题,无论多少。前期听课的同时配着练习册,保证基础题的训练量夯实基础;后期保证每天早上定时一套真题;全程最好及时整理错题,要把思路从头到尾理清最好能做到定期回顾(这一点我当初没做到,错题没少整理,后期几乎没看...)。另外,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精力在偏难怪上,考研题大部分比较规矩,不要听别人说这个题集简单那个模拟题好做就不屑去做,切勿眼高手低。


英语+政治


英语和政治不会拉开太大差距,用心学就足够了。英语每天背单词很重要,尽量早些开始(我是从三四月开始用百词斩溜单词)。尤其开始做真题以后,把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尤其是高频词背好要比一遍又一遍背单词书更有效率。后期发现自己哪里有些薄弱,比如阅读的理解、长难句、作文等,可以看一些老师的相关课程。政治的学习我没有开始的太早,从暑假后期或下学期开学开始我认为就足够了。


专业课


专业课的学习我是全程跟的师哥的班。七月份入班的时候已经开课了一段时间,基于大三上刚刚学完半器,所以追进度追的还不算吃力。师哥讲课讲的很好而且紧扣考纲,据班里本科没学过半器的同学反应,只听师哥的课是可以跟上进度的。如果想要花更多精力在数学上,跟着师哥学是可以省心不少的。


最后几句闲谈。考研这一年的生活会很单调,但也是很值得怀念的。当全身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尤其是自己向往的有明确目标的事情,真的会在某一个瞬间感动自己。在那个整个教学楼只剩自己,险些被大爷锁在楼里的夜晚,我走在回寝室的路上,脚下的雪踩得咯吱咯吱响,夜空很晴朗,弯弯的月牙挂在天上,那个时候感觉整个人干净又透亮,因为心里有即将梦想成真的曙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