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向上」小米走向高端的深层逻辑

36氪 昨天

图片

在品牌价值理念的层面上,小米已经实现了一场高端化的逆袭。


图片


如果说过去数十年是中国产品风靡全球的时代,那么未来无疑将会是中国品牌大放异彩的时代。

 

在新消费风口之下,产品已经逐渐摆脱了功能性、性价比的比拼,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着眼于品牌力的向上打造,进行品牌价值观、品牌认同感的比拼,无论是国内市场、出海市场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品牌升维趋势,这无疑也是中国企业升级转型的重大命题。

 

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向上打造品牌、如何实现品牌高端化,小米既是一个绝佳的观察案例,亦是一个中国品牌崛起的缩影。从2010年的一碗小米粥创业,到通过互联网思维推动整个中国手机产业升级,再到如今成为多元化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已经没人能否认小米的重要性。

 

尽管客观来看,品牌高端化将会是小米的一场长期战役,但显而易见的是,小米早已不再是中低端产品的代名词,事实上,近年来小米品牌高端化已经可以说获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

 

或许有人会发现,小米已经摆脱大众的固有印象 ,逐渐成为高端品牌同框亮相的常客。6月2日晚,Xiaomi 手机与时尚刊物《嘉人》共同携手众多女性CEO与知名人士,全程参与了中国首个全女性嘉宾阵容的时尚颁奖晚宴“嘉人女性影响力之夜”,众多女性代表人物通过Xiaomi 手机对外传达“生生不息”的理念。通过这场活动也不难看出,在品牌价值理念的层面上,小米已经实现了一场高端化的逆袭。

 

图片



图片

品牌向上

 

小米早期创立时走的是主打性价比的互联网路线,这当然也是当时环境下的商业选择,以颠覆者的形象推动整个中国手机产业的升级,说小米终结了中国山寨机也不为过。在国产手机品牌规范化发展过程中,小米正从原本的科技发烧友、大众群体,逐步扩大到追求时尚潮流、品质科技的高端人群。

 

2017年,小米便曾邀请过梁朝伟作为一款产品的形象代言人,可以看做是对外扭转品牌认知形象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当时Xiaomi 手机和Redmi 手机产品线在品牌层面相互制约,事实上容易给大众用户造成品牌认知冲突。

 

小米内部应该是早就发现了这一点,终于在2019年1月,Xiaomi 手机正式与Redmi 手机“分家”,Redmi专攻极致性价比产品,并以独立品牌的形象进行市场发展。分离Redmi后的Xiaomi才算是卸下了极致性价比和中低端产品的包袱,因此2019年也被不少行业人士认为是小米品牌高端化的元年。

 

但要说起小米的品牌高端化,更具标志性的动作无疑是在今年3月,小米在十周年发布会中进行了品牌视觉形象的全面升级,新品牌标识系统则是由日本国宝级设计师原研哉亲自操刀设计。其中小米logo以“超椭圆”的形态表达科技与人文、企业与时代的“生生不息”,这也被原研哉称之为“Alive”,即生命感设计

  

图片


在小米视觉形象升级之后,小米可算是卸下了过往的历史负担,不断进行品牌的向上突破。4月6日米粉节当日,Xiaomi 手机宣布与《时尚芭莎》合作,开启品牌首位女性代言人的征集活动,并帮助其打造专属品牌大片,登上《时尚芭莎》杂志。而在随后的4月27日,Xiaomi 手机宣布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联手举办“影像新物种”手机摄影大赛,在为新品Xiaomi 11 Ultra造势的同时,不断丰富品牌的高端形象感知。再就是本次与《嘉人》杂志的联手,同步拉开了《嘉人 Marie Claire》全球活动IP——POWER TRIP嘉人聚能之旅的中国篇。


图片


可以发现,小米在品牌传播上正在突破原本的纯互联网限制,通过更多高端品牌及IP合作,来强化小米品牌的品质感,我们从小米的产品销售情况中便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小米品牌高端化所取得的成果。

 


图片

产品向上

 

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品牌在走向高端化的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在产品之外的更多精神需求与价值观认同,但从消费者决策行为来看,最终依旧会反映到产品的价格层面——越是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的品牌,往往也就越高端,反之亦然。在小米的高端化路径中,我们可以发现产品与品牌的一种良性互动,小米依旧把优质创新型产品作为品牌高端化的第一抓手,同时让品牌力反哺于用户对产品品质、产品理念的认同感。

 

第一代Xiaomi 手机以1999元的售价震撼了整个中国手机行业,但也正是因此,小米早期相当一段时期内产品价格都在三千元以下,这或许也成为了雷军眼中的“三千元魔咒”,在不少公开场合中都有所提及。

 

事实上,或许是由于苹果手机定价对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无形影响,三千元价格带确实长期被看做是中低端手机和中高端手机的分水岭。二者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价格的不同,实质上是一整套商业思维、产品模式、营销手法的不同,正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才能看出其对小米的挑战之大。

 

不妨以用户的消费动机为例,高端品牌的消费往往更重视线下体验、线下服务,而中低端品牌的消费往往更侧重于折扣促销活动,二者的品牌运营思路显然大不相同。也正是因此,2018年起,小米以购物中心为核心进行线下渠道发力,开设了大量小米之家与小米授权体验店,补足了线下渠道的不足,也为品牌触达、服务高端用户群打下坚实基础,为后续高端产品销售发力而铺路。

 

就在与Redmi“分家”的2019年,小米发布了Xiaomi 9,定价2999元起。这个价格其实可以算是雷军的一次情怀价,也是其决心推动小米走向高端化品牌的开始,发布会中雷军坦言,“这有可能是小米旗舰机最后一次定价3000元以内”。

 

2020年2月,小米云端发布了Xiaomi 10系列,起售价3999元,12GB+256GB的高配版售价达4699元,同步发售的Xiaomi 10 Pro起售价4999元,12GB+512GB的高配版则为5999元。尽管逼近四千元的起售价,让行业里出现了小米品牌高端化步子迈得太快的质疑,但市场销量证明了一切。

 

根据小米2020年三季度财报数据,在Xiaomi 10系列的市场推动下,小米2020年前10个月内在中国大陆定价三千元人民币及以上,以及海外定价300欧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超800万台,其中在中国大陆地区600美元以上手机市场份额达4%,领先OPPOVIVO三星。而得益于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比的持续上升,当季度Xiaomi 手机在国内市场的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增长14.7%。

 

作为接力Xiaomi 10,全力冲击高端市场的第二款旗舰产品,Xiaomi 11的市场表现可以反映小米品牌高端化方向的可持续性。而Xiaomi 11的火爆再次证明了小米高端产品销量上升并不是侥幸。

 

2020年12月28日,Xiaomi 11正式与大家见面,在性能全面升级的同时,售价保持3999元、4299元、 4699元不变,强化了其在高端机型中的竞争力,同时小米还发布Xiaomi 11 Pro和Xiaomi 11 Ultra两款超高端新品,其中Xiaomi 11 Ultra首发了GN2超感光夜景相机,就连超广角和长焦镜头都是主摄级别。在DxOMark公布的最新手机相机榜单上,Xiaomi 11 Ultra以143分的评分夺得第一。根据小米官方公布的销售战报数据,小米11在仅发布21天后销量便突破了100万;5月下旬,小米官方再次发布销售喜报,表示Xiaomi 11/11 Pro/11 Ultra全球销量突破了300万,在国内安卓手机系列4000-6000元的价位段中销量排名居首。

 

图片


今年3月30日,小米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Xiaomi MIX FOLD,采用哈曼卡顿立体声四扬声器,具有108MP主摄、液态镜头、超广角镜头,并首发澎湃C1自研专业影像芯片,起售价高达9999元。折叠屏手机在业内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不少业内人士都对折叠机持谨慎态度,然而在4月16日Xiaomi MIX FOLD正式开售后,小米官方公布战报称1分钟销售额突破4亿元,若按照均价1万元来算,大约卖出了4万台。有业内人士预测,按照这个销售产品趋势,Xiaomi MIX FOLD的总销量将不会低于20万。

 

当然,小米的品牌高端化不止于手机产品,而是多方面产品均在走向高端化。除了雷军高调宣布的小米造车计划外,小米此前还曾推出19999元一台的98寸电视。根据小米公司公开表示,98英寸电视此前在全国市场中每月销量不足百台,而小米98寸电视单品单日销量曾超1660台,直接推动了高端巨幕电视的大众普及;此外小米还曾在2020年8月发布小米透明OLED电视,屏幕采用像素级独立控光技术,是第一款被量产的透明电视,小米透明电视一经发布便引起行业的大量讨论。

 

小米品牌高端化的成果,自然给予了投资者更多信心,资本市场也给予了小米正面反馈。小米股价从2020年6月最低12港元左右,如今攀高至28港元,上涨超130%。


 

图片

科技向上

任何企业的品牌高端化都需要背后硬实力的构建,否则只会如空中楼阁般昙花一现。在小米身处的科技行业中,品牌高端化、产品高端化都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作为后盾,产品背后的技术实力才是科技企业的核心发动机和最终话语权。

 

尽管没有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但小米自2010年创业起便自我定位为技术驱动的创新科技公司,事实上,雷军当年组建的“小米粥团队”就是一个研发团队,创始团队所有人都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

 

正是因为对技术的看重,小米时常会向市场推出“黑科技”产品,例如在2016年发布的Xiaomi MIX全面屏手机中,仅全面屏方面便申请了102项专利,其中最关键的创新是突破了安卓系统的屏幕比例限制,从多年以来的16:9突破到17:9,并带动了后续业内跟进的18:9屏幕,推动了整个手机行业的全面屏发展趋势。

 

而在无线充电技术上,Xiaomi 10 Pro获得了中国技术实验室泰尔实验室颁发的国内首份快速无线充电能力证书。据小米介绍,Xiaomi 11 Ultar 67W无线闪充是2021年上半年全球最快的量产手机无线充电技术。早在去年,小米发布的Xiaomi 10至尊纪念版已经率先在行业量产120W有线快充;2021年5月31日,小米发布了最新的充电技术在魔改后的Xiaomi 11 Pro上实现了200W有线快充以及120W无线快充,200W有线8分钟充满,120W无线15分钟充满,打破两项手机充电纪录。此外,在屏下相机技术、UWB、隔空充电等产品化技术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根据小米官方数据,小米在上市前三年研发投入达111亿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研发投入分别约为58亿、70亿、100亿。在2020年初,雷军就曾在小米全员内部信中表示,未来5年要在“5G+AIoT”上投入500亿元,而其中大部分会用于纯技术研发。截止2021年5月,仅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科技一家主体,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便高达57000件,其中超99%都是发明专利。

 

但纯粹的科学家、工程师并不总是能成就伟大的企业,小米花重金投入技术研发并不直接推动品牌高端化,难得之处在于小米可以将研发投入不断进行产品化,引领行业趋势甚至消费者需求本身。

 

小米曾率先打造出第一款NFC功能手机、首款3D曲面玻璃后盖手机、首款全面屏手机、首款全陶瓷机身手机、首家量产120W有线快充的手机……如果梳理整个手机产品发展走向,我们可以发现小米在其中起到了不少引领性和关键性的作用。

 

另外,小米已经拥有了最大的IoT平台。根据小米2021年一季度报数据,小米AIoT平台设备连接数已高达3.51亿,米家APP月活9300万,拥有5件及以上接入小米AIoT设备(不含手机和笔记本)的用户已超过680万。小米在中国智能家居市场占有率排名居首,并已经成为领先的智能家居平台。AIoT平台搭建的背后,显然有着小米大量的技术沉淀,同时跳出了硬软件层面,通过平台化的综合能力推动生态战略布局,同时推动小米品牌不断高端化。

 

如今小米不仅自研芯片、决心造车,还在持续探索中国智造的新模式,打破产研、供应链、渠道的壁垒,形成智能制造快速响应的闭环系统。今年,小米便在北京亦庄投产了目前手机工业里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线,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生产线除了上下料外,是完全无人的“黑灯工厂”,每年能生产100万台高端智能手机,其中折叠屏就是100%智能工厂生产。小米智能工厂还将是小米新材料、新工艺及高端产品的预研工厂,未来也有望开放给全行业赋能制造业,并大幅降低智能制造硬件设备等成本。

 

整体来看,小米依旧是一个有着“技术信仰”的公司,2020年10月,雷军再上《新闻联播》时称“我们坚持小米还是要做一家技术公司,而且要死磕硬核技术,投入越来越多,今年研发投资就会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从中国企业发展的宏观趋势来看,未来无疑是一个中国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的时期,中国企业的品牌向上发展将成为每一个企业的命题作文。小米虽然一直带着性价比的标签,但不为大众所知的是,或大众一直误以为小米就是性价比,事实上技术立业和高效率模型才是小米背后的真正杀手锏。经过十年沉淀,小米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如今小米的品牌高端化已经初见成效,未来也将越走越远。

 

图片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