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息和SLM技术,这款AR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眼动态变焦
原创
前沿科技新媒体
青亭网
昨天
收录于话题
Esther|编辑
一提到
AR
隐形眼镜
,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但实际上,近年来多家厂商一直在不断探索这样的技术,比如Mojo Vision、InWith、Innovega等等。这些
AR
隐形眼镜采用各不相同的
光学
方案,各具特色,有的需要配合
AR
/
VR
眼镜来运行,有的集成了高像素密度
Micro
LED
,有的采用
柔性电子
元件等等。不过,这些
AR
眼镜方案很少公开展示效果,并且色彩、显示效果上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考虑到
AR
隐形眼镜
如此靠近人眼,它的
光学
要比
AR
/
VR
眼镜更加精细,要求也更高,尤其是在显示3D内容时需要模拟人眼自然变焦,才能更加适合全天候使用,避免由于视觉辐辏调节冲突等原因引起的视觉疲劳或眩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东京农工大学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息
光学
元件(HOE)的
AR
视网膜显示方案,这项技术采用纯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全息光学元件
背光
、
偏振镜
,可显示并模拟一定距离的3D全息图像。使用者的眼球可以在全息图像和真实环境之间实时切换焦距,观感足够自然。
一提到视网膜显示,你可能会想到一些
AR
眼镜采用的视网膜投影方案,此前
华为
、
苹果
、QD Laser等公司均有相关研究。由于视网膜投影就是直接将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中,利用
SLM
模组,便可动态调整光线,形成自然的3D观感,支持动态调焦。
而与视网膜投影相比,今天讲到的全息
AR
视网膜显示方案效果会比视网膜投影更加自然,与其将光线直射如视网膜,不如向人眼前投射全息图像,当全息图像的波前进入人眼视网膜后,来实现AR显示。如此一来,可以发挥眼球的透镜
光学
原理,在
AR
图像上自然聚焦,对眼球的伤害也会更小。
全息
AR
隐形眼镜
原理
科研人员表示:目前已经研发出一些将
电子元件
集成在
隐形眼镜
中的方案,比如将
LCD
集成方案,或是
LED
和
天线
集成方案,隐形眼镜中的天线可接收远程发射器发射的电磁波,并转化为可在LED元件中显示的信息。此外,还有一些利用
太阳能电池
、柔性
电池
、生物电池来供电的方案。除了显示单元、电池外,远程
通讯
单元也需要集成在
隐形眼镜
中。
AR
隐形眼镜
显示方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由于显示单元太靠近眼球,人眼难以在
AR
图像上聚焦。这一问题或
许可
以通过左右眼各一个同步的
LED光源
,形成具有双目视差的
AR
图像,并配合微型菲涅尔透镜来向视网膜聚光。或者,采用单模
光导纤维
向视网膜聚焦
LED
光源。
以往的一些研究方案利用微型
光学
元件来辅助
LED光源
向视网膜聚焦平面图像,不过由于
LED
是一种非透明的、电驱动的光源,因此不利于透光性,而且比较耗电。
而东京农工大学科研人员提出的方案则是基于全息显示方案,来生成可聚焦的
AR
图像。细节方面,该方案利用纯相位型
SLM
(空间光调制器)和
激光
背光
,通过全息
光学
元件来实现波阵重建。简单来讲,就是将
AR
图像投射在视网膜上,有一种显示在人眼一定距离的观感,而不是直接在
隐形眼镜
层面显示内容。而由于
SLM
并不会调节光的振幅,而且全息
光学
背光
透光性高,因此这种
AR
隐形眼镜显示方案的透光率足够高。
不过,基于全息
光学
元件的
AR
显示方式有许多种,比如:
SLM
调节的
激光
通过全息
光学
元件进入波导,离开波导后通过全息光学元件进入人眼。此外,也可以通过全息光学元件将SLM调节的
激光
分成多个视角,来提升眼动范围,原理是将全息光学元件作为合束镜,人眼通过全息光学元件来查看周围环境。还有一种方式是采用投射式SLM和全息光学
背光
,人眼透过这两个元件查看周围环境,环境光经过SLM调节进入人眼。
具体来讲,全息
光学
元件发出横向偏振光,点亮纯相位式
SLM
,接着纯相位式SLM调节横向偏振光的相位(并不会调节纵向偏振光),并转化为3D图像的波前。然后,
偏振镜
将传输周围环境中的纵向偏振光入视网膜。由于全息
光学
元件对于波长的选择性,因此具备高透光性,可透过周围的环境光。同时,纯相位式SLM也具备高透光性,整个
AR
隐形眼镜
方案足够透光。
科研人员称,该方案可直接在人眼前显示
AR
图像,并透过周围环境,因此体积可以做到足够小。不过,
SLM
像素化的面板结构会影响透光性,像素密度越大,可视的环境范围就越小。
通常,
激光
二极管
的电光功率
转换效率
比
LED
更高,同时全息
光学
背光
的光利用率以及纯相位
SLM
的透光性也足够高。因此,科研人员提出的全息
AR
隐形眼镜
显示方案的
能源
效率,要比以往的一些
LED
方案更高,也就是说更省电。
缩小
设备
体积
为了保证
AR
眼镜的舒适性,它的厚度需要做到足够轻薄,一般的
隐形眼镜
厚度仅有0.1毫米左右。而论文中描述的
AR
隐形方案,采用了由
液晶
层和透
光电
极组成的
液晶
SLM
模组。据悉,
液晶
SLM模组的液晶层厚度仅几微米,而透
光电
极的厚度则不到1微米。因此,整个
液晶
SLM模组足够轻薄,适合集成于隐形眼镜中。
此外,采用的感光聚合物涂层约几微米厚,而近期随着
AR
光波导技术进步,光波导模组的厚度已经缩小至0.1毫米以下,长度也仅为几毫米。此外,
偏振镜
的厚度通常约为30微米,再加上线栅式偏振镜后,厚度仅为几微米,因此适合放入
隐形眼镜
中。
总之,不管是否采用边射型
激光
二极管
还是
VCSEL
(
垂直腔面发射
激光器
),厚度都可以保持在0.1毫米以下,因此可集成于
隐形眼镜
。
效果
验证
为了
验证
AR
隐形眼镜
显示方案的性能,科研人员研发了一个台式的实验系统,并利用摄像头来模拟人眼,用于测量
AR
隐形眼镜的显示效果。结果发现,当摄像头的焦距分别在1500毫米和2000毫米远之间切换时,AR文字和图像均足够清晰。
据悉,这个台式
AR
模拟系统的透光率仅为20%,未来计划通过采用更高填充率的
SLM
和低吸收率的
偏振镜
,将整体透光率提升至更理想的50%。
整篇论文重点解释了如何利用纯相位式
SLM
和全息
光学
元件来实现足够轻薄、支持动态变焦的
AR
隐形眼镜
,但并没有过多提及该方案对于计算量的需求。据悉,
SLM
有一个缺点是生成全息图将产生大量计算负荷,因此目前还无法确定东京农工大学提出的方案真正的可行性。
参考:
https://www.osapublishing.org/oe/fulltext.cfm?uri=oe-29-7-10568&id=449380
( END)
推荐阅读
每天五分钟,轻松了解前沿科技。
——
青亭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
分享
收藏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基于全息和SLM技术,这款AR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眼动态变焦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