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勇攀塔尖的“芯片之城”

图片


抢占自主创新最前沿,勇攀全球产业最高端

聚焦聚力建设“芯片之城”

是南京江北新区对下好“先手棋”的绝佳回答

打通产业人才“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生态打造“最后一公里”

是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

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NICT)

当下及未来的使命担当


图片


过去这两年,人们深刻体会到,拥有全球制造门类最齐全最庞大的市场规模、已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中心的中国,却依然遭遇芯片“卡脖子”之痛。

芯片产业或者说集成电路行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面宽且长,包含原材料设计IP核、芯片制造、装备材料封装测试、系统设计等多个环节。处于追赶态势的中国近30万家芯片企业,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在头部甚至塔尖的地方,伫立着通用CPU/GPU存储器、先进数字电路制程、高功率器件等少数美欧日韩头部企业,引领并控制着产业链。在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和各国意图迅速摆脱低迷经济背景下,集成电路竞争日趋“白热化”。

图片


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总额3500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出口金额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4.8%,相比2019年同期20%的增长有所放缓。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且集成电路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强化集成电路产业基石作用显得愈发迫切。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云计算大数据5GAI工业互联网等新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集成电路的倍增撬动效应作用显著。数据表明,1元集成电路产值将带动10元左右电子产品产值和100元左右国民经济增长。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向深入,新兴应用需求拉动逐步取代传统应用需求拉动,集成电路产品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占据塔尖,拥有产业话语权和控制力,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必须攀登的高峰。

芯片产业的塔尖之争,不仅是一个产业的突围,更是中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通行证。

“即使芯片(制造)的难度和成本一直在增加,但趋缓的摩尔定律(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隔18个月会增加一倍)给追赶者带来机会”,在6月9日结束的2021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作出如此判断。


图片


由南京江北新区主办的世界半导体大会,今年已经进行到第三届,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内外专家和企业参与,成为标杆级行业盛会。从建区之始就将“芯片之城”作为建设目标的南京江北新区,短短几年就集聚了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数百家,构建了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终端制造等环节的完备产业链。

“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南京市作为科教名城、国家信息产业重镇,具有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人才和市场优势,可为江北新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主任、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任时龙兴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分析江北新区布局“芯片之城”的顶层设计考虑。

他指出,江北新区成立6年以来,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出较强发展势头,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在2016年抓住了台积电落户的机遇,联合诸多业内优质企业,将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资源配置提升至国际先进水平;二是高端化的产业布局吸引了企业纷纷进驻,上下游企业越来越多,集聚效应明显;三是充分发挥南京科教人才优势,使人才得到赋能,并通过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储备未来人才;四是围绕集成电路关键点EDA设计工具进行布局,具有前瞻性,为未来发展赢得了充分的空间。


图片


“产业发展,服务先行”,在采访中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和时龙兴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生态,而要营造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都能协调发展、形成集聚效能的生态,就要做好企业服务。为此,江北新区于2016年成立了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助力企业技术提升。如建成了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高性能EDA计算中心,开展EDA共享服务;建成420平方米标准防静电实验室、晶圆测试中心,开展仪器测试服务,等等。

“到2020年,我们公共技术服务累计服务企业500+家次,为企业节省了数亿元研发成本”时龙兴说,我们还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协助攻关核心技术问题,“政产学研用”协同,以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要求和标准建设创新平台,支撑我国IC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图片


图片

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

图片

② 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



除此之外,为更好地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南京江北新区近年来先后举办世界半导体大会、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年会、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中国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同时不断加强政策助力,先后出台了《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关于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等集成电路相关政策,从人才引进、留才奖励、人才培养、生活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强磁场”。


图片


在做好企业服务、集聚创新资源、加强政策扶持的同时,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重点聚集产业人才的“最后一公里”。基地探索了新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链接高校和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开放平台,以技能为本,培养热爱集成电路事业、拥有良好职业操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有强烈创新意识的集成电路复合型产业人才。罗群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基地是江北新区在打造自主可控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上,再次迈出的坚实步伐。


图片


即将到来的暑期,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将推出一系列课程培训。“暑假期间计划开设15个班,招收学员超1500人。”培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报名的学员中,既有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集成电路企业的员工,还有科研院所的研发人员。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代表企业芯华章,此次也在暑期和培训基地携手,共同打造产业紧缺人才培养项目“X—行动二期”,致力于培养产业紧缺的验证EDA方向人才。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全面升级的培养计划,将结合企业实际研发需求,整合国内外优质师资和课程内容,为技术突破积蓄力量。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ICisC)与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NICT)也将作为专业的产业服务平台,聚焦产业人才、创新驱动、生态打造,助推南京江北新区“芯片之城”解决“三个一公里”,即产业人才“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生态打造“最后一公里”。


图片


随着更多高素质专业人才储备到位,优质专业服务配套到位,南京江北新区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吸引集成电路产业人才超3万人,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集成电路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眺望未来,南京江北新区已布局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吸引碳化氮化镓等领域国际国内顶尖团队落户新区,聚集中安科技、超芯星半导体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落户,逐渐形成第三代半导体设计材料器件等完整产业链。


素材来源 | 瞭望、南京日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需求为导向

整合优质资源

提供精准服务

中国·南京江北新区团结路腾飞大厦D座

电话:025-56679900

邮箱:postmaster@icisc.cn
官网:www.icisc.cn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