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大功却下场悲惨?原来这才是博弈论背后的现实...

超模君 爆炸吧知识 今天





图片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我每天从五万平方米的龙床上醒来,衣食住行都有人为我服务,无数人关心我的喜怒哀乐。但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我,九五之尊,得到了一切却失去了烦恼。(bushi)

玩梗结束。皇帝的烦恼我们想象不到,但他或者说他们的一些行为倒是让人想歪了脑袋也想不通,比如杀掉功臣。功臣,就是对皇帝有大功的人,可能曾经救过皇帝性命,可能为了皇帝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按理说,有过则罚,有功则赏。作为功臣,按功行赏封官加爵理所应当,然而把功臣杀掉是什么异于常人的操作。

图片

 
据记载,历史上杀功臣的皇帝不在少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国后杀了几十名功臣,有些甚至被株族。岳飞在外抗金保家卫国,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谋反罪栽赃诬陷。

更往前翻史书,汉高祖刘邦把开国功臣英布、臧茶和赵耳都杀了,他的夫人吕后还谋杀了韩信和彭越。这种过河拆桥的缺德事向来为世人不齿,帝王也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是必定会被载入史册流传百世,但那些皇帝是为什么还愿意背负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

博弈论理解帝王权术



如果用博弈论来理解君王权术,那一切仿佛都会变得合情合理。
 
其实,帝王与一个功臣之间的博弈是一次有限博弈,这个有限指只有一次机会。皇帝只能杀一次功臣,没有机会杀第二次,毕竟臣子的命就一条。此外,臣子造反的机会也只有一次,造反过了的,帝王绝对不可能继续留着,更不可能再给一次造反的机会。
 
对于帝王来说,他有两种选择——杀功臣或者不杀功臣。同理,功臣也有两种选择——造反或者不造反。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局势下人们会选择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参与博弈的双方都是如此。
 
假设1是帝王杀掉功臣,功臣造反的代价;2是帝王不杀功臣,功臣却造反的代价。第一行帝王杀掉功臣所付出的代价是1,而功臣无论是否造反都不可能成功,也不需要付出代价,因而是0。第二行帝王不杀功臣,付出代价为0,功臣造反代价为2。不杀也不造反,双方代价皆为0。
 
图片


在这种有限博弈的情况下,如果你是一个维护自己利益的皇帝,你会怎么选?一般来说,我们会更倾向于寻找最稳的选择。这个最稳的选择当然是把功臣杀掉,这样无论功臣造不造反结果都不可能成功。
 
但是对于功臣来说,造反与不造反的利益选择要视现实情况而定,有的人或许会遵从内心想成为帝王的欲望,但有的人只想平平淡淡过一生。皇帝选择杀掉功臣,功臣选择造反或不造反,这里有了两种组合的结果。
 
图片


第三种组合的结果是帝王不杀功臣,功臣不造反。这在博弈论中其实是最优的结果。

图片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虽然以各种罪名杀害了很多功臣,但并没有加害于一直陪着他出生入死给他出谋划策的军师张良。张良聪明绝顶,为人臣子心明如镜,他知道功髙不能盖主。所以他恪守本分尽量不参与朝廷的明争暗斗,因而明哲保身安度晚年。
 
比如后世评价宽厚仁慈的宋太祖就做了一个很优雅的皇帝。

图片

宋太祖是手下黄袍加身才借机成为开国皇帝,天下安稳时,宋太祖担心手握重权的臣子会拥兵自重再度上演黄袍加身的历史。

于是就有了杯酒释兵权。这波宋太祖不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还得到一个善待忠良的美誉。

无论皇帝是杀功臣还是释兵权,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宋太祖以及他的手下石守信等人选择了纳什均衡中最佳的结果。霍布斯认为生存博弈的过程同时也是道德博弈,而杯酒释兵权无疑是给予了生存空间又保证了道德胜利。

 
图片

除了上述三种结果,还有一种选择的组合。那就是皇帝选择不杀掉功臣,而功臣选择造反。这样的结果对于皇帝来说是最坏的。

图片


秦始皇在我们的印象里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可他统一六国后并没有杀功臣。车裂商鞅是秦惠王,逼走张仪的是秦武王,名将白起也是秦昭襄王杀的。

图片

李斯在秦始皇驾崩后叛变,他与小人赵高密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天子。他拥有了帝王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令做了帝王深切痛恨的事情。
 

有限博弈与无限博弈



图片

事实上,帝王于功臣之间的一次博弈更偏向于非合作博弈。没有外部强制的条件下,帝王会自私自利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努力巩固统治延续朝代。

地位不对等的双方会产生潜在的或者实际的摩擦,难以自愿的达成一致协议,因而会出现非合作博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不对等地位,打破了合作的基本原则,当只有一次博弈的机会时,合作博弈出现的概率不大。
 
但是有没有想过,对于功臣来说与帝王之间是有限博弈,但对于帝王来说,这种博弈却是无限博弈。帝王只有一个,而功臣可以有很多个。帝王每杀一个功臣,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失去为国家效力的人才,降低了在官员和百姓中的信任。但是国家还在,自己就是皇帝。功臣在博弈中如果选择造反,他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最昂贵的应该就是自己的性命。

图片

经过一次次的重复博弈后,帝王会明白“一报还一报”的原理:人利我,我利人;人不利我,我不利人。记忆的强化和道理的习得,会让帝王减少与功臣的矛盾,丢掉自己的不确定,功臣将更加信任帝王,两者达成一个让利的社会契约。因此双方放弃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打破囚徒困镜,形成互惠互利的机制。

图片


虽说许多功臣的宿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但总结规律发现,大多功臣被杀害都在开国之初。从春秋的文种到战国的白起,再到汉初的韩信。经过重复博弈,帝王和功臣会关心未来利益,一方面考虑各种做法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会考虑预期的风险。对未来的预期成为影响帝王和功臣选择的重要因素,而简单友好的策略在多次生死较量中获得了胜利。
 
杀害功臣不再是皇帝唯一明智的做法,从长远利益考量他更倾向于与功臣和平共处。因而开国以后,若功臣的权势不威胁到皇帝的利益,一般都能得到善终。唐朝安史之乱后,战功赫赫的郭子仪被唐肃宗赞为“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位极人臣也得以善终。当时同为功臣的李光弼、仆固怀恩都得不到该有的奖赏。

图片


皇帝心知肚明,郭子仪侍宠不骄安守本分,若将这样受人爱戴的功臣杀害,会失去天下百姓的信任,落得个残害忠良的罪名。几次重复博弈后,唐高宗明智的选择了与功臣郭子仪合作,寻求利益最大化。功臣郭子仪看透了居上位者的心思,克己守礼换得君心,虽权倾天下而朝不忌,虽功盖一代而主不疑。

图片


博弈论从1928发展到今天,其应用范围早已涉及各个学科。帝王权术只是历史的一小部分,而博弈论能否更深入的分析人类历史预测未来,这值得我们探索。

写在最后


黑格尔说: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

认识数学,亦是认识自然。关注超模君新推出的同理可得数学文化衫,让你酷拽一夏天。
同理可得数学文化衫
  原价158  
  现价139
数量有限 先到先得
图片图片
交易担保 数学好物 同理可得数学文化衫


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转载”


少年数学家视频号
趣味数学视频推荐👇👇👇
少年数学
根据广义相对论,我们可以发现越靠近质量时间越慢,并伴随着空间的扭曲...#广义相对论#时间与空间
视频号

   限时福利  

任何订单问题,咨询在线客服👇
数学好物
数学好物
严选全球数学文化、思维训练、新科技生活好物!
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