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民生证券 MCU的基本结构可以分成CPU处理器内核、存储器、总线和外设四部分。内核通过寄存器控制外设,外设通过中断系统通知内核,二者之间通过总线传输数据、地址以及控制信息。由于MCU的工作原理是根据预先编好的运算逻辑逐条执行程序命令,故而也需要存储器存放已编信息。一般而言外设部分包括串口控制模块、SPI模块、I2C模块、A/D模块、PWM模块、CAN模块、EEPROM、比较器模块等,可通过MCU指令直接控制。 MCU架构根据指令结构可以分为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架构和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架构,早期的MCU全部是基于CISC架构,如8051架构,而目前主流的架构则基本都是基于RISC架构。对于MCU厂商,其既可选择向外部购买架构,如ARM公司的Cortex-M系列架构,也可自主研发架构,如微芯科技公司旗下的16位微控制器产品线中PIC24系列采用的PIC架构,而8位微控制器产品线中的AVR系列采用的AVR架构。 MCU分为4/8/16/32位,其位数是指处理器寄存器的大小或宽度,即数据总线宽度,较大位数的寄存器意味着可以操作大量的数据以减少时钟周期,从而达到更好的运算效率。正因为计算效率的不同,8/16/32的下游应用有所不同,8位更适宜用于计算需求较小的产品,如LCD、小家电、玩具等;32位更适宜用于计算量稍大的产品,如汽车电子(包括ECU、雷达监测等)、工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