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流片经验的港科大一年授课制硕士如何在秋招中找到心仪offer?

胡小飞微电子 电路和微电子考研 今天

推送会和你一起进步哒,记得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哦~

22届微电子秋招1和2群,已满500人;22届微电子秋招3群,群人数215人,还没有进秋招群的同学请添加微信:18621092398,备注学校-方向,随后邀请进群。

图片

图片

是一年秋招季,借飞姐平台介绍一下自己从2020年秋招到2021年春招再到2021年秋招的经历。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个人背景。我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飞姐的直系学弟。考研复旦失败后辗转于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ICDE(IC Design Engineering)专业。

澳门大学阶段,是在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做ADC的组,然而组强我弱,没有做好科研的准备,加之疫情影响,科研进度几乎没有,疫情好转之后回校发现自己延毕之势已定,故而跑路去了香港科技大学。在香港科技大学期间由于是授课制硕士,加之双轨制,没有接触到比较高大上的项目,也没有流片经验。所以以下经历都基于一个没有流片经验的授课制硕士的角度,且个人经历描述过于详细,求轻喷。


01
2020年8-9月(信息搜集)


由于只有在澳门大学这边的比较水的项目,这个阶段只搜集了一些可以投递简历的有哪些公司,但是没敢去投,只是看了些CSDN和牛客网上的笔试题和面经。


02
2020年9-10月(秋招正式投递,面试与焦虑)


我的秋招应聘之旅始于2020年9月,当时去投递秋招其实已经挺晚了,很多好的公司(给钱多)如TP-link等已经结束招聘了。我在飞姐的平台上投了纳芯微电子、思谋科技、安路科技、光梓科技、ASR翱捷科技酷芯微电子、南芯等公司,也投了TIMarvellADINXPIntelNvidia等一众外企,还自己投了华为中兴联发科等。由于没有任何数字经验,所以我投的都是模拟设计岗位。我的第一场面试是纳芯微电子,由于自身水平不行加之准备不足,自然是以败北告终。面试问了很多基础知识,如什么是截止频率,什么是闩锁效应及怎么减小,各个管子对运放的贡献,套筒式和折叠式共源共栅的增益、摆幅、功耗、噪声比较等。然后还问了项目相关的内容,由于项目实在太水,导致结果不尽人意。个人感觉中型公司问的东西都差不多,先问基础知识然后就是抠项目细节。这个阶段颗粒无收,一直都在投递,面试,拒信中度过,中间夹杂着上课和课程project,可以说是非常焦虑了。


03
2020年10-11月(Offer初收获,心安与轻松)


再一场比较典型的笔面试就是华为了。应聘华为的经历非常坎坷,2020年9月想转数字所以投了华为海思的数字,准备不充分导致数字笔试跪了。后来2020年年底的时候有HR联系我说解决方案测试工程师(偏软件)还缺人,现在来想应该是在刷KPI。于是准备了一下过了笔试和一二轮技术面,但是跪在了主管面。后来有HR联系我说模拟岗位暂时没有,于是又投了海思的数字,过了笔试和一二轮技术面,主管面又跪。华为的机考只有客观题,当时是40道单选,5道多选。现在据说是30道单选,10道多选。超过60分就可以进入面试。面试会问基础知识,模拟的话会让手画项目的电路图,数字会让手撕Verilog代码。就身边同学的情况来看,海思秋招的时候发的offer很少,反倒在春招的时候捞起来很多人,感觉报的时机也很重要。

整个秋招过程投的公司很多,但是由于自身水平和项目经历所限,加之准备不充分,只收获一个研究所的offer,海信的硬件岗offer,和广兰路地铁站某中大厂的设计offer。这个阶段由于收获了还算满意的offer,所以心情一下子没那么焦虑了。距离自己入职还早,后面就以一个比较佛系的心态边投边面。


04
2021年3-5月(尘埃初落定,佛系求高薪)


因为秋招时拿到了相对满意的offer,到了春招时只投了大厂或者听说会给开高薪的公司,投了海康威视OPPO、复旦微、瑞芯微、壁仞科技等公司。OPPO、瑞芯微、壁仞科技等都是技术面挂掉。复旦微的笔试有点难,看完题觉得过不了就关电脑出去玩了。OPPO、瑞芯微、壁仞科技等公司面试内容也都是问项目相关的细节,比起来秋招,感觉春招的流程更随意,而且少了众多大佬竞争,其实有时候也能收获不错的offer。海康威视我过了技术面进了最后的HR面,没想到挂在了HR面。后来加了几个面试群的同学问了一下,十几个人过技术面但是HR面只能通过三五个。问了几个最后拿到22k的同学都有流片经历。

春招结束后,只收获了一个苏州创业公司20k的offer和一个研究所的offer,因为还是想在上海提升一下自己的水平,所以最后还是选了上海某中大厂的模拟设计offer。

图片

因为硕士算是留学生,所以整个应聘流程还是比较长的。个人总结来说有几点小小的经验吧:

1、 拓展自己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我在招聘流程中就用到了飞姐的平台,咨询了很多已经在公司的学长学姐,还有经常和一起找工作的大陆和香港的同学交流互换信息。

2、 做好笔面试复盘。我在笔面试中记录下来自己不会做的和没有回答出来的点,对于模拟来说,好多问题都会被不同的面试官反复地问,所以搞清楚自己之前面试不会或者遗漏的知识点很重要,后面的面试会比较游刃有余。

3、 谨慎考虑各个offer。大家在秋招过程中都会有多个offer,签约的时候还是要慎重吧。比如我本来想去某离家近的研究所,问了在里面工作的学长,一致告诉我快跑,所以没有去那个研究所。还有就是适当argue一下价格吧。






香港科技大学这边微电子相关的专业就是ICDE(IC Design Engineer),我读的是Msc,所以只说一下Msc的情况,不关乎Mphil的大佬。Msc ICDE是一年的学制,从九月份开始授课,到次年7月结束课程,提交最后的project。11月才会给毕业证,所以对于很多公司而言,11月份才可以办理正式入职,之前去公司都是作为实习生,给开实习工资。这样好处在于可以从入学找工作一直找到次年11月正式入职。坏处在于实习工资真的很少。

因为很多本科同学在电子科大、东南大学、复旦大学等读研,在平时交流中粗浅得总结一下香港科技大学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在于,一年的学制可以省下很多时间,相对于三年的学硕可以多出来两年的工作经验。而且申请香港科技大学的风险相对于考研真的小太多。且可以作为在HKUST读博的跳板,不少同学在这一年里跟教授套瓷,一年毕业后成功继续读博。

劣势在于,相对于大陆名校,硕士认可度并不高,很多面试官提到我电子科大的本科不错,潜台词就硕士不太行,学制过短。学制过短也导致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实际的项目经验,导致面试败北。还有就是花费相对于大陆来说要多很多,一年的学费加租房加生活费要25W+。

就身边同学的offer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拿到了还不错的offer,且人均offer数并不低。华为海思的数字和模拟设计,cadence的模拟,瑞芯微的数字sp,中电58所,比特大陆,瑞晟微、华润微等公司均有同学拿到offer,但投数字都想去的Nvidia这种公司就全军覆没。


以上就是一个无流片经验的模拟求职者的秋招经历,希望能有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