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 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 2021 年院士增选的初步候选人名单,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胡事民、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等 191 人进入了该名单。
这份名单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地学、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几大学部,各学部候选人数分别为:数学物理学部:35 人
化学部:29 人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6 人
地学部:27 人
信息技术科学部:26 人
技术科学部:38 人
在信息技术科学部的 26 位候选人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胡事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莫则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钱德沛、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许进、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等学者的研究方向与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等直接相关。以下是这些学者的详细信息。
胡事民,1996 年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取得计算几何与图形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可视媒体研究中心主任。他 2002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 年 - 2015 年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 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学术带头人。 胡事民的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智能信息处理和系统软件等方向,已在 ACM/IEEE Transactions 和 CVPR 等重要国际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此外,他还曾担任 PG、SGP、CVM、VR、EG、SIGGRAPH ASIA 等多个国际重要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和委员,曾经和现任 IEEE、Elsevier、Springer 等多个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莫则尧,1992 年本科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1997 年获国防科大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中物院高性能数值模拟软件中心主任 / 首席科学家、全国高性能计算专委会副主任。莫则尧主要从事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他组建、培养和带领科研团队,紧密围绕武器物理和惯性约束聚变等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实现了将数值模拟从串行计算提升到数千至数万个处理器核的大规模计算,将并行计算能力提升了 1000 倍以上,为我国高性能计算的实际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
钱德沛,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网格计算、主动网络、计算机网络管理与性能测量等方向。他曾在 863 专家组工作期间,作为责任专家组织了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曙光、天河、神威高性能计算机、中国国家网格等的研究开发工作。此外,他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许进,1994 年在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所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计算科技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进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理论、图形理论、生物计算机、生物信息学等领域。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的核与核度理论」,并将该理论与神经网络、图论、遗传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于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以及系统工程其它方面的研究;建立了具有智能化的决策神经网络系统;在网络图论以及组合数学等领域内解决了国际上几个公开问题,特别是在自补图理论的研究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出版了国际上第一本关于自补图研究的学术专著。

周志华,2000 年在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所长。此外,他还是美国计算机学会 (ACM)、美国科学促进会 (AAAS)、国际人工智能学会 (AAAI)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 (IAPR)、国际工程技术学会 (IET/IEE) 、中国计算机学会 (CCF)、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CAAI) 等学会的会士 (Fellow),以及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周志华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出版了《机器学习》(西瓜书,2016)、《机器学习理论导引》(宝箱书 ,2020)、《Ensemble Methods: Foundations and Algorithms》(2012)、《Evolutionary Learning: Advances in Theories and Algorithms》(2019) 等著作。

http://casad.cas.cn/tzgg_124342/202108/t20210801_4800668.html© THE END
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获得授权
投稿或寻求报道:content@jiqizhix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