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旭日大数据主办的“智慧门解锁AIoT开启万亿市场新引擎”——2021智能门锁全球门业生态创富盛典圆满落幕。在会上舜宇智能光学、比亚迪半导体、智芯智能、奥比中光、樱花智能、亚太天能、涂鸦、东易日盛、会安家和海尔等重磅嘉宾出席,上述嘉宾均对智能锁的视觉模块都有深入浅出的分享。比如:可视对讲、监控、长时间逗留抓拍、3D人脸锁,全息3D人脸锁等视觉模块功能。今天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智能门锁的视觉视觉模块,以便下次抉择是选A还是选B。
随着人们对安全、便捷、舒适的生活需求日益强劲,集猫眼、可视化门铃、摄像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猫眼智能锁越发备受青睐。猫眼智能锁不仅能与移动终端智能匹配,还带来了远程开锁、门外可疑抓拍、告警信息实时传送等人性化门锁体验。
猫眼锁和人脸锁不同,视觉模块一般采用超广角RGB摄像头,大部分还会配备人体侦测传感器和红外LED。这样如果有可疑人员在门前长时间逗留,就会触发唤醒机制抓拍,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还能发送语音对可疑人员进行劝离。比如TCL可视猫眼智能锁K7J内置175°超广角高清摄像头,可视角度非常大。
2021年,各个厂商不断向联网化、智能联动化迈进,除了满足人们在智能家居互联、手机APP远程操控等功能上的需求外,还着手于拓宽生物识别技术在智能锁上的应用。人脸识别无疑是一个让解锁更高效,为人们带来更便捷的开门体验。
目前主流的3D 人脸锁的立体机器视觉,能够全天候、实时动态捕捉高精度人脸三维信息,假3D人脸锁则无法形成深度图。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解决方案让整个开门过程更便捷,也更安全。在解锁过程中,不需要按压门把手,门锁即可自动解锁。在双手都被占用时,无感开锁则会极大提升用户体验,身体轻靠上去即可将门推开。如果开启了自动上锁功能,关门后锁体将自动弹出锁舌,避免出现忘记锁门的情况。旭日大数据走访多家渠道商发现,德施曼在3D人脸识别智能门锁细分领域中占据了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ToF与结构光、双目一起,共同组成了当前人脸锁的三条主流技术路线。对于3D人脸锁,可以首先排除双目,哪怕是双目红外。双目红外是否是真3D要看能否出深度图。能出就跟结构光、ToF一样,有深度图来做深度活体部分的防范。而双目产品要出深度,就得有两个摄像头来做视差深度计算,对于基线和主控算力(视差深度计算挺费算力的)都有要求。过于简单的方案,很难讲有深度图,或者好的深度图。目前门锁的双目方案基本上一个RGB、一个红外,RGB做识别或者预览,红外做识别或者活体。
ToF的工作原理是发射出了一整面平整的“光墙”,这面光墙打到物体表面发生了形变并带着3D信息反射回来,根据激光往返的时间长短和其固定的飞行速度,根据点阵计算出深度图。舜宇目前已推出首款VGA-TOF方案S100,支持双向可视对讲。
结构光的工作原理是基于3D视觉传感器投射出的数万个散斑点,生成高精度人脸模型,并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活体检测,识别率高达99.99%。由于3D结构光是主动投射散斑点,用户即使身处暗光环境,也能轻松解锁。奥比中光就是其中的一家,可是奥比的算法用的是阅面,稍微弱一点。
旭日大数据在供应链获取的消息,阅面供给奥比的算法大概35块。2019年人脸模组在600元左右,2021年降至200元左右。奥比虽然出货量较大,但是如果舜宇全力投入门锁的布局,将会非常难受。
不可否认的是,和ToF相比,结构光在短距离(<80cm)范围内具有高精度和强抗干扰能力的优势,结构光性能优势比较明显。但ToF的优势在于算法相对没那么复杂,形成深度图比较容易。还有帧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对比双目和结构光,在市场落地优势凸显。在市场上还会出现ToF + 结构光的全息3D方案,比如英特尔。ToF预计今年将会开启深度信息的新未来,随后市场上2D、假3D会逐步淘汰。
“刷脸”时代: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通行……
自人脸识别技术落地以来,个人信息泄露、信息被盗取的情况时有发生。种种行业乱象,让不少人对人脸识别这一技术表示担忧。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8月1日实施。《规定》不但明确了多种人脸信息处理情形属于违法行为,也对小区、APP强制“刷脸”等社会热点做出了详细规定。
就在今年举行的央视315晚会上,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自动抓取用户信息的行为被曝光。在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多家商场和机构抓取人脸数据,对用户的性别、年龄甚至心情等信息进行分析。其中就有智能锁方案商瑞为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被卷入。在7.28旭日大数据举行的智能门锁活动圆桌上,多位嘉宾就其发表意见。生物特征点信息需要本地加密储存,拥有本地化的算法和存储是比较好的选择。
另外,指纹的智能锁要注意有没有国家信息安全评估证书,如果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也是一个质量的参考标准。消费者应该选择一些拥有公信力的品牌,切勿贪小便宜。
从智能猫眼这个概念融入智能锁开始,屏幕就开始慢慢加入高端智能锁的可选物料清单里,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功耗和成本的加大。虽然很多人认为智能锁是物联中控的开关,但是真的需要带屏吗?屏幕其实最终目的还是交互上,目前业界认为屏幕在门锁的最大作用在可视对讲上。
目前可视化智能锁普遍采用3.5 - 4.7寸大小的屏幕,但是消费者随着被手机全面屏时代逐渐提高观感需求后,这种小屏幕就略显鸡肋。甚至有人觉得还不如没有屏幕的来得爽利便捷,有些厂商给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智能门。
随着绿米、创米、海尔、TCL和亚太天能这些企业陆续推出智能门,市场验证后发现并不能取代可视化智能锁,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将会两种形态并行。可以肯定的是,智能锁增加可视化功能后,不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还衍生出了更多的功能和可能性。
智能锁不管产品技术还是性能都日趋多样化,不过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技术体系都还远远未到成型阶段。中国的智能锁市场还有巨大的拓展潜力。不管哪个层面来讲,大家都应该把握逐渐明朗的市场和用户痛点,在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上下苦功。
- END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