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是把事情做好,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情。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都会认为,领导=管理,把管理和领导当作同义词来理解和运用,似乎管理者就是领导者,领导过程就是管理过程。
其实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彼得·德鲁克对两者有过清晰的定义:管理是把事情做好,领导力是做正确的事情。
在实际的工作中,管理主要强调控制,领导主要强调激励。只有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效用,实现组织和团队的高速发展。
但是,我们正处在一个管理太多而领导太少的时代,这是因为有太多的领导者仅仅把自己扮演成管理者,而忘记了他们是组织前进的领袖、群体行动的导师。
提升领导力的四重修炼
一个普通员工如何才能具备领导力呢?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我认为领导力的提升成长至少需要四重修炼:
1 | 建立信任 |
当你还是一个普通员工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分配的任务,赢得领导的信任;工作中与同事友好相处,赢得同事的喜爱;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肯定。
虽然本职工作是升迁的必要条件,但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拥有管理者的意识和觉悟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将刚上任的管理者分为两类:
(1)一类感觉很棒,有很强的成就感。
(2)一类感觉很痛苦,工作还不如原来做普通员工时顺利。
以上两种心理变化,区别在于第二类还沉浸在执行者的角色中,头脑中对于管理者定位中“通过别人”的核心精髓并没有深刻理解。
2 | 建立团队 |
到了这个阶段,团队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开始显现。我们的很多工作需要尽可能通过员工完成,为员工能力提升创造一切便利,而不是越俎代庖,事事参与。
建议是: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放手,让团队自我进化,让成员自己成长,哪怕开始时出现一些损失、错误,也要容忍。
3 | 建立体系 |
为什么有的人带团队,只要他不在,团队就乱成一团麻?这就涉及管理者成长的第三个阶段——建立体系。下面的几点建议对建立体系都很重要。
(1)制定标准
我们经常说:管理体系就像是一个黑箱,判断好坏的重要标准是输入产品和输出产物。如果输入的是一流人才,出来的却是三流结果,这个管理体系就有问题;如果输入的是三流人才,出来的是一流结果,这就是运转良好的管理体系。
在管理体系的标准建设方面,麦当劳的案例值得借鉴。麦当劳最重要的资产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的门店。它的大多数门店已实现高度标准化,麦当劳的团队日常就是按标准做事,一切按标准走,这一点恰是大多数中国企业都做不到的。
(2)引进技术
标准的研制相对简单,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特别是人为因素。人是主观的,执行标准的时候难免不夹带私心。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那么就需要引进技术,也就是技控,技控是指引进机器,取代人的部分工作,保证标准的坚决执行。
比如说餐厅规定薯条需且仅需炸5秒,经过技术设计,炸薯条的机器在恰好5秒后弹出薯条,不多也不少。从体系建立的角度讲,由技控代替人控无疑是大势所趋。
4 | 建立文化 |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的一部分,也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信念等精神因素的结合。企业文化的特征在于独特,与众不同。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多一点领导,少一点管理。”而绝大多数领导者面临的问题是,管理太多,领导太少,归根到底是领导力的缺失。一个好的领导并不是要制定计划,而是确定方向;领导不是组织与配备人员,而是让员工协调一致;领导不是解决问题与控制,而是激励员工。
扫一扫或长按二维码图片关注
绿光能源微信公众号GreenLight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