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建功新时代,追梦'芯'青年"项目团队的工作自开展已有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里,团队成员通过线上问卷与线上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芯”专业学生对于行业的认识,并学习了“芯”企业在中国“芯”崛起中的作用、地位以及承担的使命。以下是团队成员们在实践后的感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周明军
在此次访谈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解了很多从课本书籍上了解不到的东西。比如芯片制造的大致流程,以及他们所负责的一些具体的芯片相关的行业知识。当我问及学长关于芯片行业的现状,学长聊到:“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芯片行业发展迅速,而且芯片的国产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包括设备和技术。但是依旧与发达国家的高端芯片存在不小的差距,核心的技术依旧掌握的不够。”
这就更加激励我们不断地扎实基础学科知识,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扛起我们作为“芯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筑就“中国芯”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旭阳
在采访过程中,有的学长向我们普及了芯片制做方面的知识。据了解,制做一块芯片要经过三个大步骤,分别是设计、制造、封测,而封装测试的工作本科毕业就可以做了,设计和制造则是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所以采访的每一位学长学姐都建议我们考研究生,这样就拥有更多的选择。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芯”行业在政策的加持下,正在飞速追赶发达国家技术水平。同时,我们也了解到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技术与创新。作为新时代“芯”青年,我认为我们非常必要自觉承担此社会责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科技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孙奥
这次访谈可以从三个方向总结。
一个是关于芯片行业的了解。通过这个访谈我了解到了芯片的分类,大概的芯片制造流程,芯片公司的分类,以及未来我们可能从事岗位的分类和各个岗位的大概薪资。同时,我也了解到现在芯片行业的各个方向都需要大量人才,本科、研究生、博士生都大有可为。而且国内目前大力扶持芯片产业,这对IC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机会。
二是在访谈之中视野开阔后的淡然。身处大学,势必会被“内卷”席卷,但是慢慢和学长学姐接触与访谈后我渐渐明白我只用在人生的某一阶段走好我要走的那一件事,其余事都不重要。而在以后生活的不同阶段里,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经历全新而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命运。虽然我们会受眼前环境的局限,但那不是生活的完整面目。
最后一个收获是与学长学姐们的友情,虽然有几岁年龄之差,但是言语之间他们透露出的对母校的情谊、对我们学弟学妹的照顾,真挚恳切、令人动容。虽然很难和他们有更进一步的交流,但前人既已播种,后辈自当前行。我们顶峰再会!
孙淑怡
从两次的采访中,我感觉到了学长们对于这个行业的认识经验对于我们是多么的可贵。我感觉到我们已经是赶上了比较好的时代,现在国家对芯片发展的特别重视以及人才的缺失。其中田立学长跟我说“现在的大学生太过于浮躁了”,这点我也深有体会。从对两个学长的采访中,我学到了我们要踏实的学习专业课,好好的学习,专业课对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我还知道了我们要早点找清自己的方向,明确定位,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要以长远发展的视角去计划未来。同时我还了解到了很多关于行业里的内容,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何军伟
追梦“芯”青年
比较幸运,我参加了这次“建功新时代,追梦芯青年”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不过有点遗憾的是,因为突然爆发的疫情,我们未能到企业实地参观访谈。我们原定的计划被打乱,活动改为了线上。在线上访谈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我们学院甚至我本专业在芯片相关行业打拼的学长、学姐。有做封装、测试的学长,给我们讲了封装、测试的主要工序,在芯片制造流程中的地位等以及工作上面的一些感受啊、个人见解啊,让我对芯片制造流程有了浅层次的了解,也明白了它的工序也不是像纸面上几个字那么简单,每一步都大有文章。有做数字后端的学姐,给我们讲了数字后端工程师的这一个细分的岗位,以及个人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状况的见解,让我明白中国在芯片制造上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也让我觉得吾辈青年大有可为。除了这些,在这次线上访谈中,我还联系了一位创业的学长,他创业的长期计划很让我佩服,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我很多无脑的问题还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他的答案。总体上,这次活动算是让我拓宽了思考的空间,也让我更加期待到企业的实地参观甚至是动手实践。
读过各位同学的感悟与分享后,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加深对芯片行业的理解。将学习的具体目标同“中国芯”崛起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将小我融入大我,提升核心素养,成长为综合能力突出并富有家国情怀的时代“芯”青年。
· 往期推荐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编辑|万 珏 陈旭阳
审核|袁 勋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