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便受到了疫情影响,葛洲坝国际公司仍签下了泰国孔敬府90MW光热光伏混合电站项目EPC合同协议;越南最大的风电项目——金瓯1号350MW海上风电项目EPC合同;巴拿马110兆瓦光伏项目EPC合同协议;澳大利亚BUNDABERG SOLAR FARM 85MW光伏电站EPC合同协议;尼日尔阿加德兹柴光互补储能电站项目商务合同等,总计储备新能源合同超过3GW,实现了从传统区域市场到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的重要拓展。2021年,葛洲坝的新能源签约还在继续。继年初与阳光电源签约了缅甸三个光伏项目,总计110MWEPC现汇项目后,又与加纳、尼日利亚分别签署了70MW、360MW的光伏EPC合同协议。进入7月以来,葛洲坝已不满足于仅仅承建新能源工程,开始自建园区和项目。7月15日,中国能建葛洲坝装备公司在武汉葛洲坝高端装备产业园的光柴储充多能互补科研示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装备公司获得湖北省发改委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扶持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总投资约2700万元,将建设集光伏、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交直流充电桩、柴油发电机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于一身的综合能源、多能耦合的智慧能源平台,计划于2021年8月建成投运。7月23日,第22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与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花石峡1000MW光伏发电项目(一期),签约资金3.7亿元。据了解,“十四五”期间,葛洲坝电力公司将采取多种模式,协同上下游建立健全新能源市场体系;进一步调整施工组织体系结构,加强专业性设备配置;进一步开展技术攻关、进行技术储备,积极向海上风电、大规模储能、智慧电网等节能减排新领域进发。不仅是葛洲坝,作为其母公司的中国能建,近两年来在新能源领域也是频频出击。仅2021年上半年,已经先后签约了胡杨河市“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北票市5GW风光储新能源项目、黑龙江省肇东市人民政府签订百万千瓦能源基地项目、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风光火储”一揽子项目、青海4000兆瓦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西北首个光储氢综合应用一体化项目以及山西平陆县2.79GW光伏项目,总容量超过了26GW。在“30·60”战略目标背景下,中国能建给自己提出的目标是,预计到2025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即中国能建每年将保持4GW的新能源新增装机。两任领导努力 三峡终成新能源A股第一在发展新能源上,葛洲坝和中国能建野心很大;而作为另一水电巨头的三峡集团,其志同样不小。三峡集团成立于1993年9月27日,前身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2009年9月27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7年12月28日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共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21家,控股上市公司3家,资产规模超过8356亿元,境内外从业人员规模近3.5万人。“加快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开发,把风电作为水电之后的第二主业进行培育。”据了解,早在2010年的工作会议上,三峡集团就曾经想大力发展新能源,但不知何故,直到2016年,三峡集团的风电累计装机量仍未挤进中国前十;在光伏领域,更是几乎看不到三峡集团的身影。2016年11月,《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提出,让当时担任董事长的卢纯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随后,卢纯开启了以副部级身份亲自拜访各省主要领导的先河。此举在讲究级别对等的中国特有体制中成效显著。借此,三峡集团先后与福建、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掀起风电“新圈地运动”。在风电领域开疆拓土的同时,三峡新能源的重组上市方案也随机启动,力争打造千亿市值和千万千瓦装机规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并在2017年底通过增资扩股,引入了8家投资者,募集资金总额117.4628亿元。尽管做了很多努力,可惜在卢纯任期,三峡新能源的上市目标并未能完成。2018年,雷鸣山接任三峡集团董事长,继续施行“合纵连横”策略,亲自拜访各省领导,持续推动新能源业务和上市事宜。2018年11月19日,雷鸣山前往福建,拜会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唐登杰,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加快推进福建海上风电建设等进行深入交流;次年2月,又赶赴广东,拜会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双方就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电力市场改革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两任带头人的全力推动下,截至2019年10月,三峡集团海上风电投产、在建和拟建项目达到897万千瓦,储备优质海上风电资源超过920万千瓦。相比风电,三峡新能源涉足光伏业务略晚且项目开展不算很多。据了解,三峡新能源首个光伏项目是2012年并网的格尔木项目,随后两年拿下了陕西渭南和铜川领跑示范项目、内蒙古达拉特领跑示范项目等。雷鸣山上任后,将光伏的视线聚焦在西北地区。2019年8-9月,他密集拜会了青海、宁夏、西藏等省市自治区政府领导,旨在推进三峡集团的光伏业务。2020年,三峡新能源在光伏领域更加活跃。根据三峡新能源官网信息显示,仅在当年12月,三峡新能源不仅成为了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还与正泰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其高层拜访足迹贯穿南北:海南、内蒙古、重庆、广东等地。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三峡新能源新增投产装机超500万千瓦,总装机量突破1600万千瓦,超过之前年份装机总和。而未来5年,也就是“十四五”期间,三峡集团的目标是新能源装机将保持每年1500万千瓦的增速,实现7000万至8000万千瓦的水平,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翻4-5倍。更令人欣喜的是,2021年6月10日,让卢纯和雷鸣山两任领导心心念念的三峡新能源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后,三峡新能源以227亿元的募资规模成为我国电力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IPO;有望成为A股新能源发电投资领域总资产第一、营收第一、净利润第一、市值第一的超级新能源投资企业。发展新能源的道路上,两家水电巨头的战斗还在继续。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