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的转型中,豪华车细分市场应该发挥引领的作用。梅赛德斯-奔驰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理应在电动化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伐
文|皮纳特
在电动化面前,梅赛德斯-奔驰一直是认真的。
梅赛德斯-奔驰上新了。9月6日,德国慕尼黑,在2021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上,在这个疫情发生后海外首个重启的线下实体A级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诚意满满,全新EQE纯电轿车、梅赛德斯-AMG首款纯电轿车、梅赛德斯-迈巴赫首款纯电概念车迎来了全球首发,全新EQB纯电SUV开启欧洲首秀。实打实的四款电动化展车,让梅赛德斯-奔驰成为展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在丰富的产品线背后,体现的是梅赛德斯-奔驰从“电动为先”向“全面电动”加速转型的坚定决心。
不要静观其变,而是主动出击。就在今年,梅赛德斯-奔驰明确提出了至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将为其服务的所有细分市场提供电动车型;至2025年,梅赛德斯-奔驰每款车型都将向客户提供纯电版本选择;从而在2030年前做好全面纯电动的充分准备。
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告诉笔者,在目前这场转型中,豪华车细分市场应该发挥引领的作用。梅赛德斯-奔驰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理应在电动化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伐。早在四、五年前,戴姆勒就开始布局纯电动车型,如今,电动化进一步提速了。
2021年上半年,奔驰的电动车销售取得了超过300% 的增长,但对于奔驰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为了实现这一颇具挑战性的目标,奔驰制定了包括技术、生产、人才、财务等全方位的新计划,支持全面电动化战略的顺利推进。
戴姆勒股份公司及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
坚定电动化,中国力量来加持
“电动化转型正在加速,特别是在梅赛德斯-奔驰所在的豪华车细分市场。行业拐点正在临近,随着全球市场在2030年前实现纯电动转型,我们也将做好准备。”康林松如是说。
促进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加速的因素很多,由于技术进步驱动和减少碳排放政策提速等因素,让梅赛德斯-奔驰得以加速电动化转型工作。其实,早在四、五年前,戴姆勒就开始布局纯电动车型,在此基础上,梅赛德斯-奔驰的电动化进一步提速了。
宏观背景来看,在监管的发展变化速度堪比电动车加速度的当下,欧美都加大了对碳减排的要求。欧盟碳减排的新法规幅度将从37%增加到55%,甚至达到高于55%的幅度。很多国家针对电动汽车推出了激励性政策,客户对于新能源车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这给奔驰在内的诸多车企选择进一步加速电动化转型,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理由。
早在今年7月梅赛德斯-奔驰方面就曾宣布:为推动电动化转型,公司计划在2022 年至 2030年,纯电动车型方面的投资将超过 400 亿欧元。同时,2025年,将发布 3 个纯电车型架构平台,公司还计划在2025年推出3个全新纯电车型架构平台,分别为MB.EA、AMG.EA以及VAN.EA,届时所有新发布的车型架构将均为纯电平台。
根据规划,梅赛德斯-奔驰在2029年时将做到100%产出纯电动车型的准备。中国市场将在其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
业内认为,全面纯电动化的市场需要三股力量加持:全面纯电动的技术能力储备,政府的推动和相关法律健全;市场对智能电动汽车要真正认可,恰恰中国在这几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作为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的最大市场,中国市场、中国团队一直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康林松对笔者表示,“中国已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有很多创新力非常强的本土企业,我们也在把他们的创新带到全球。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已经成为梅赛德斯-奔驰全球增长和投资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对笔者补充说,中国新能源和纯电动汽车市场发展比欧美起步更早,目前的发展水平也是领先于欧美的。梅赛德斯-奔驰不仅要积极助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增长,还要通过在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布局,着眼于未来发展。
为此,梅赛德斯-奔驰正加快在中国市场的纯电动车布局速度。
今年下半年,全新EQS纯电轿车、EQB纯电SUV和EQA纯电SUV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其中EQB和EQA未来将实现国产化。同时,还将深化在中国的研发工作,除了电动化,还包括智能互联、车联网等领域。据悉,新的戴姆勒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将于今秋正式全面投入运营。
合纵且联横,实力秀肌肉
一个好汉三个帮。奔驰正在全球范围内拓展朋友圈,针对电池、电机、整车电子系统和软件等关键部件进行纵向整合。
梅赛德斯-奔驰一直深谙此道。在燃油车时代,从研发到制造,包括自有先进技术的开发和掌握,梅赛德斯-奔驰实现了高度的垂直整合。如今,这一成功经验正在沿用到电动化的征程里。目前奔驰内部正在推进高效先进电机的设计和开发,以便实现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和新技术的高度垂直整合。
在电机领域,奔驰收购了英国YASA公司。YASA在电机领域拥有100多项专利和先进而独特的轴向磁通电机技术,其电机尺寸较小且重量轻,可提供同类产品中最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由此,此类高性能轴向磁通电机会成为奔驰电机系列的一部分,尤其适用于梅赛德斯-AMG这样的高性能产品。
要在电动化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不得不说核心部件——电池。梅赛德斯-奔驰未来电池产能需求将超过200千兆瓦时。为此,公司计划与全球合作伙伴打造8座生产动力电池电芯的工厂,这些工厂广泛分布于中国、欧洲及美国,并将研发最先进的电池电芯技术,提升电动车的续航表现。
为了实现供应链的可控安全。奔驰不但与锂原料的供应商签署了供货合同,将来还会与钴、锰原料的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从而把控电动汽车从研发、电芯、电池模组到整车生产的整个价值链。
梅赛德斯不断加码与电池企业的合作。在下一代动力电池中,奔驰将与电池材料公司 SilaNano 等合作伙伴,利用阳极中的硅碳复合材料提升能量密度。
未来奔驰不仅会加大对电池、电芯的研发制造能力,也会保持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优秀公司的合作,并力图在电芯生产环节实现碳中和,降低电动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
在碳中和这一话题面前,发明了汽车的梅赛德斯-奔驰,试图将压力化为动力,通过创新进一步大幅提升电力驱动系统的效率和成本效益;建设能够对动力电池实现高回收率的电池回收工厂;在卡车方面,试图通过燃料电池等技术,达到与乘用车同样的目标。
除了纵向整合外,梅赛德斯-奔驰还在横向拓展合作伙伴,以便提升服务品质。目前Mercedes me Charge奔驰全球充电网络已完成53万个充电桩的接入,未来,梅赛德斯-奔驰还将与Ionity、壳牌等公司进一步合作,扩大充电网络规模。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唐仕凯(Hubertus Troska)
深挖洞广积粮,人财要两得
四款电动车的亮相,只是梅赛德斯-奔驰全面电动化大幕拉开后露出的一角,已经让人十分惊喜。
但就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往往只有整体的十分之一。梅赛德斯-奔驰正在默默努力,苦练内功。归根结底,全面深入转型,需要公司全体做好准备。
21世纪最贵的资产,终究是人才。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研究部主任刘义告诉笔者,随着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向“新四化”的方向布局,传统的汽车人才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需要互联网的科技人才、软件人才、复合型跨界人才的加盟。
从内燃机切换到电动车,梅赛德斯-奔驰通过与员工代表协商共进,持续推动着人力资源的转型,推出了包括再培训计划、提前退休、离职买断等。同时,相关技术学院还将为广大员工提供面向未来的技能培训。仅2020年,约有2万名在德员工接受了电动出行方面的培训。此外,为了推动MB.OS操作系统的开发,梅赛德斯-奔驰还将在全球新增3,000个软件工程师岗位。
与此同时,奔驰正进行内部纵向整合,将相关规划、研发、采购和生产整合至一个业务部门,并在内部开发电力驱动技术。
梅赛德斯-奔驰,正面临历史上最关键的一次资金重置。即便任务更新后难度变高了不少,梅赛德斯-奔驰正通过降本增效两种手段,保证纯电动时代的利润率相近于内燃机时代。
一方面,灵活制定定价策略和销售活动,从而提升梅赛德斯-迈巴赫、梅赛德斯-AMG等高端电动车型的销售比例,提升单车收入;同时,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结伴而行之下,通过数字化服务开源,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到2025年,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实现10亿欧元的收入。
另一方面,梅赛德斯-奔驰正寻求在整体电池平台、可扩展电动车型架构及电池技术领域的突破,提升标准化程度并降低成本水平。持续缩减成本,降低资本支出在投资中的比例。
梅赛德斯-奔驰所有的工厂都具备柔性生产能力,也正不断进行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很多产线具有燃油车、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共线生产的能力。
电动车的可变成本高于燃油车。但对此,康林松颇有信心,他认为今后五到十年,通过创新和大规模量产,这部分成本能够有效降下来。梅赛德斯-奔驰不仅对电动新技术的投资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而且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实行非常严格的降本增效措施,涵盖了各个领域,以此来有效地抵消部分电动汽车带来的额外成本。
虽然不同动力的车型共线生产,会带来额外成本,但这样的过渡期、转型期越短,额外的成本就越少。也就是说,在转型过程中,奔驰的投入越大,成本上的转折点就会越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