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培训心得体会(五)

214所 今天

 

图片
图片

工艺一部,肇伟懿,硕士研究生,来自辽宁营口,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从8月9日起参加了214所的2021年新员工培训,来自蚌埠苏州两区的科技带头人,部门领导们百忙之中给我们进行讲座,保密工作、214所的发展史、精益生产管理、员工福利、知识产权、MEMS工艺、半导体器件、IMPATT管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很多,也对214所这个即将工作的单位了解了更多。

其中,有一位师傅说的话令我印象深刻,你埋怨单位不给你加薪升职,想要跳槽,但你首先要考虑你的存在能给单位带来什么,能给单位做多大贡献,要想着自己怎么能给单位做出贡献,而不是总想着为什么单位不给自己升职加薪。凡事要先付出才有回报,你为单位付出了,单位怎么可能不给予回报。

这段话令我茅塞顿开,作为刚刚从学校毕业迈入社会的新员工,心态很容易变得纠结自己每个月拿多少钱,比别人少拿了多少,又多拿了多少,殊不知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基础操作,和岗位素养。这就像一记当头棒喝,点醒了我,也让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规划有了清楚的认知。

同时,在新员工培训中我也在进一步学习,加深对214所的认知。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为能为214所做出贡献的合格员工。

  

图片
图片

工艺一部,齐浩天,硕士研究生,来自辽宁葫芦岛,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时间过的飞快,我已经在214所实习四个月了,也终于迎来了入职培训的机会,这意味着我的工作即将步入正轨。培训内容中包含了以后工作的方方面面,为我们之后的工作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多天以来,所里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了解了公司文化理念,作为兵器院校出身的我,对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追求为国防建设多做贡献的宗旨,创新、奉献、务实、开放的精神以及奉献国防的理念深有体会,并会将我们沈阳理工大学的兵工精神在214所发扬下去。

随后的课程中,我逐渐对所里的主要业务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公司的安排下,各位领导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讲解了几个工艺、技术部门的核心产品,SMT、MEMS器件、半导体工艺、厚膜器件封装以及LTCC工艺等等,对于非相关专业的我,对此充满了好奇,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使我更加体会到今后学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奋斗目标,未来将会有更多难题等待我去探索和攻克。

消防安全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这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公司的财产损失,从消防安全的讲解中,我们明白了如何在突发性火灾中的自救,并在实际演练中对三种灭火器进行了操作,这些在任何场所中都可以应用。

总而言之,领导们的殷切教诲将在我心中永远牢记,脚踏实地,细心做好每一件事,无畏错误,举一反三,从困难中磨练自己,争取以优秀的工作回报领导们的栽培。  

图片
图片

工艺一部,赵文静,硕士研究生,来自山西朔州,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

2021年8月,是时间轴上很平常的一个点,但却是我人生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时刻。在这个时刻,我离开了校园,走上了社会;也离开了我居住20多年的北方城市,独自来到了陌生的南方小镇——蚌埠,开始了我新的人生。

对于未来,我既期待,又担心。担心自己能力不够,无法胜任工作,但是看到单位会开展新员工培训,并且有着详细的培训计划,我便方心了很多。由于疫情原因,我们被隔离了一周,在隔离期间单位通过线上的方式对我们进行了培训,隔离结束后,开展了线下培训。培训涵盖了很多内容,这次培训让我更加了解我们所,也知道了在军工单位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还有我们所目前的科研项目……作为职场新人的我觉得受益匪浅。

课程结束后我会刻苦学习,希望自己能顺利通关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为214所、为国防事业做出贡献。

 

图片
图片

工艺三部,彭康,硕士研究生,来自江苏徐州,毕业于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物理学专业。

新员工集训器件,所里老员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今后的工作更加期待。

面对突发的疫情,人事部门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处理新员工的各种诉求,班干们协调组织各项活动,热心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感谢他们的辛劳付出。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惠忠师傅,他在所里工作了三十多年,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引领我们了解214所的光辉历程。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和国防事业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神圣使命,我为自己能加入214所而感到自豪。

国防事业关乎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214所作为传统军工企业,具有严格的生产规范和保密条例。培训过程中,老员工也反复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这些条例看似复杂繁琐,实际上凝聚了所里员工的心血。在微电子领域,面对一些“卡脖子”技术,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规范生产,同时积极创新拓展,才能弥补技术短板,掌握中国人自己的核心技术。新员工培训过程涉及到研发、生产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很紧凑,基本上一整天都在上课,刚开始几天感觉有些吃不消。这些课程有些是我熟悉的,有些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不明白自己作为一名工艺人员为什么要学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但随着学习的日益深入,我发现公司业务涉及领域很广泛,国家需求始终是我们要满足的第一要务,这给员工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一名新员工,我应当跟企业步调一致,培养更加全面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明确自身定位,更好地与其他部门配合。

很庆幸在这个夏天与这么多小伙伴相遇,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今后也将像战友一样共同奋斗。我也会逐步完成由学生向职工的转变,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
图片

工艺三部,朱创民,硕士研究生,来自安徽合肥,毕业于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

初知淮河,是书上“秦岭—淮河”一词,这是辽阔祖国极具地理意义的词汇。没有黑龙江白山黑土间九曲十八弯之蜿蜒,没有黄河冲刷黄土高坡携滚滚泥沙之磅礴,更没有“天门中断楚江开”的长江之壮阔,唯有这吹绿了南岸的春风,化不尽北岸的白雪。

一江分南北的淮河,可以在洪涝来临时勇担使命,培育出“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但她更多的是静静流淌,不争不显,滋养出一代代为国防默默奉献的人民兵工。

再遇淮河,是入职214所。穿梭于所区的每一个地方,我仿佛都能看见淮河的精神内涵。作为兵器集团唯一的微电子研究所,产线完整、产品全面,214所担起的是份独特。服务于陆海空天、专注于高新精尖,严守安全线、严把质量关,默默奉献于国防事业,214所担起的是国之使命。站在半导体行业的风口浪尖,从容面对外部挑战和压力,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人才培育、积极创新,214所担起的是行业未来。

214所如同滋养她的淮河一样,不争不显却又不辱使命。淮河叫河,却是江。江河入海,任遨游。 

图片
图片

工艺一部,刘垚,硕士研究生,来自河南郑州,毕业于英国卡迪夫大学工学院复合半导体电子专业。

正值8月中旬夏末初秋,天气逐渐凉爽,但是随着入职培训的深入,心却渐渐火热起来。距离我进入214所工作实习已经四个多月了,没有了一开始的新奇和紧张情绪,但是工作学习的热情依然高涨,尤其是经过了所里各个岗位部门领导和骨干的培训。他们对214所历史的介绍,激起了作为年轻人、新时代接班人的热血,也坚定了我们新员工扎根军工、服务社会的信念。

经过一周多的培训,我对我们所有了更全面立体的认识,对于各个部门所承担的研发生产工作也有了基本了解,就目前已完成的课程来说,我个人有几点体会。

很多人对我们这个行业没有充分了解,认为我们就是跟在西方国家屁股后面抄作业,在我入职以前,我也有这种误解;然而在入职之后,才明白我们所承担的任务远比想象的要艰巨,在微电子器件方面,我们首先需要解决关键技术、关键芯片、关键器件的“卡脖子”问题,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要做出外国有的,而且是要在实现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系统化、量产化和低成本化,从而带动整体的芯片国产化、体系化,早日实现“中国芯”。近两年,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和疫情的影响,国内芯片市场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对于我们所来说,如何在不影响现有产品产能的情况下,提高质量、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改良老产品与开发新产品,已经是摆在各个部门眼前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员工,我也觉得自己有义务多思考、多建议,即使很多时候可能由于认识粗浅,不能为研发生产做出什么巨大贡献,但是也能为整个部门甚至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如果每个员工都心系214所的发展,努力出谋划策,那我们单位的未来一定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光明未来。

同时,这次培训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由于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使自己对于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实际的生产制造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期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前期的设计开发中是难以预料的,这提醒我们新员工---尤其是设计人员,要到一线去锻炼学习,才能在以后的设计开发中更贴近实际情况,也能尽快实现个人成长。而且,培训中细致的技术内容也帮我夯实了理论知识基础,更有利于日后的工作开展。

经过集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帮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早晨的晨训也督促我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虽然在身体上有时候会因为高强度的培训感到疲惫,但是精神上感到十分满足。希望这种劲头可以一直保持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在日后戒骄戒躁,踏实肯干,实现个人价值;也希望可以和各位同事一起努力,早日实现214所平台梦、产业梦和员工福利梦!

 

图片
图片

工艺一部,宋有禹,硕士研究生,来自安徽亳州,毕业于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首先感谢214所能给予我这个机会,能够成为214所的一员我倍感荣幸,我是通过社会招聘过来的,至今已经入职有三个月了,在工艺一部的工作中,前辈师傅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前辈的耐心指导下让我了214所的专业领域、5个微电子工艺平台以及部门主要技术领域。

入职培训开始之前,当看到人力资源部排出的新员工入职集中培训工作计划,内容之丰富,活动之多彩,计划之详细,让我深刻感受到214所重视人才培养以及对于新员工的关怀。因疫情防控需求,在人力资源部调整下,采用蚌、苏两区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视频培训,原本的计划稳而不乱地进行,也能体会到人力资源部为了给新员工投入更多培训资源的用心良苦。

目前已进行两周的入职培训,进行了214所发展概括和企业文化、知识产权、重点科研项目管理、工会福利、保密知识等培训学习,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保密知识培训,因为刚入职的时候在部门已经开始保密培训以及保密的考试,可见保密是重中之重,以后工作和生活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保密的红线不触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的学习,用力能把事情干了,用心能把事情干好,而我会用心干好每一件事,不断提升自我,在214所大平台上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图片
图片

工艺一部,刘翔宇,硕士研究生,来自安徽蚌埠,毕业于新疆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材料工程专业。

 集训期间我的感受颇多,首先就是工作环境和校园大不相同,压力感要大的多。其次,在这里的规章制度非常的严格,尤其是保密系统。接下来就是时间,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了。最后是知识技术的学习,我们这些天学到了很多部门的内容,大致都有了个了解,单位的系统非常完善,各部门人才济济,专业知识水平很高,让我们受益匪浅。

虽然身体变得略有疲倦,每天都不能休息七个小时,但是内心却热血沸腾,精神上干劲十足,觉得每一个部门的工作都非常有前途,有乐趣,我对我的工艺一部半导体、MEMS传感器、集成电路也都很感兴趣,想早一点踏入部门去接触这方面的技术。在这样一个高大上的研究所挥洒青春和汗水一直是我的梦想,如今即将给与我这么一个优秀的平台,我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为所里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个热血男儿,小时候一直都有一个当兵梦,希望能为祖国的军事做贡献,但是一直苦于报国无门,没办法展示才能。如今机缘巧合来到了214所这样一个兵工单位,是一个可以从科技上来为祖国国防和军工做贡献的地方,我感到非常的光荣和自豪,我愿将我后面的余生都贡献给国家,不怕吃过苦,不在乎回报,只因为热爱共产党和祖国。

培训的这些天,每天都有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技术骨干给我们上课,他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我们做PPT,又认真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我为此非常感动,也发誓不辜负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不管讲地难易,都尽全力去听,认真详细地做笔记,只有一心一意的对待这次培训,将来才不会后悔,机会只有一次,且行且珍惜!

希望我未来的日子里,在所里能不辜负众望,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虚心学习,刻苦认真,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将来为214所和国防做出杰出的贡献!

 

图片
图片

工艺一部,高津爱,硕士研究生,来自山西临汾,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

 自2021年8月9日至今,我们接受214所的培训也有不少时日,在这里我要对各位老师的付出深表感谢。短短几天,感触颇深:

首先是专业知识方面,经过老师们对各部门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的讲解,拓宽及加深了我的知识层面。其中,最易理解的课程是尤广为老师所讲的厚膜器件封装工艺,通过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让我们对厚膜器件有了初步了解,为我们后续对LTCC工艺的学习打下基础;对我而言,最难易理解的是MEMS类工艺,其复杂的工艺流程,以及我还未完全理解的工作原理,激发了我对其学习的兴趣。

除了专业知识,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对214所的人事制度有了了解,清楚了办事流程,还接收到了法制教育,加深了版权意识,接受了保密培训,其中最有意思的应该是对消防知识的实践,老师首先通过对我们进行理论培训,之后在空旷地带打火并演示灭火器的使用,在短短几分钟内,调动大家积极性,同学们纷纷欲试,我也在这过程中受益匪浅,掌握了使用灭火器的技巧。

另外,通过这几天的相处,我认识到了很多小伙伴,在学习不懂的地方,互相请教,生活上,大家也是互帮互助,我对拥有这样一个相处环境感到十分开心。

在此,我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尽快熟悉个人业务,与各位同事共同成长,为214所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力量。





编辑:程国姿

审核:程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