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本论》连载——核能力开发对大国博弈的杠杆效应(一)


《能源资本论》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此书是一部原创性的经济学著作。书中一些理论创新成果,对关注经济发展和能源问题的研究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以及普通读者都具有参考价值。






图片

原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王禹民在本书“序”中提到:

作者提出了能源资本的双因子干涉理论,运用驱动因子和约束因子来解释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污染的内在机制,可谓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尤其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受到气象学和混沌学中蝴蝶效应这个概念的启发,提出了叠加蝴蝶效应和逆蝴蝶效应的概念,用以分别解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内在机制,不仅新颖,而且非常有说服力。


另外,作者就能源资本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技术创新、军事力量和大国博弈五个领域的关联性,借用物理学、经济学、气象学、生物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概念,提出了能源资本与相关领域的干涉效应、蝴蝶效应、乘数效应、跃迁效应和杠杆效应等概念,这是对“能源”和“资本”进行组合研究之后得出的新结论,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思想方法。只有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得到新颖的研究结果。从这部著作及其两位作者的身上,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搞学术研究的人,要在知识广博的基础上达到“精”和“专”。


此处节选《能源资本论》中“核能力开发对大国博弈的杠杆效应(一)”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图片

核能力开发对大国博弈的杠杆效应(一)


殷雄 谭建生


特金会:美国与朝鲜的“掰手腕”游戏

20世纪国际政治的天平,就是由核力量所决定的。当今国际局势中,最牵动人心、也是最有可能引发激烈冲突的事件,就是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启动于1950年代。朝鲜战争刚刚结束,金日成就在非公开会议上表示:“朝鲜国家虽小,但别国拥有的东西都应该有,包括原子弹。”1956年,朝鲜与苏联签署了组建联合核研究所的协定。1959年,作为对美韩合作“和平利用核能”的回应,苏朝也签署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协定,苏联开始对朝鲜提供诸如建立“宁边原子能研究所”等实际援助。不过,此时的苏联,尚无意帮助朝鲜研制核武。

1965年,金日成提出“主体思想”,强调朝鲜在思想、政治、经济、国防上,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同时,转向苏联寻求核武技术支持,苏联也有意以核武技术为诱饵拉拢朝鲜。据不完全统计,苏联最大的核实验室——莫斯科杜布纳核联合研究所,先后为300多名朝鲜青年学者提供了培训。这些人回国后,组成了朝鲜核武器研制的骨干力量。美国情报机构认为,自1979年前后开始,朝鲜的核武器计划走上了“独立研发”之路。从1984年起,中情局开始怀疑朝鲜可能已具备生产钚(研制核弹的主要材料之一)的能力。

1994—2018年的20多年时间里,四任美国总统与三代朝鲜领导人斗法过招,可以说屡谈屡挫。

1993年3月12日,克林顿上台仅一月有余,朝鲜拒绝一项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特别核查要求并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1993年6月起,朝美双方分别在纽约和日内瓦进行了三轮高级别会谈,为最终签署《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做准备。

据乔治·华盛顿大学国家安全档案馆一份解密文件披露,到1994年朝核问题恶化时,美国已经考虑对朝动武,其他选项还包括寻求更严厉的联合国制裁、增加驻韩军队等。在危机时刻,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于1994年6月访朝,与金日成举行会谈,为继续后来被称为《框架协议》的谈判做好准备。10月21日,朝鲜和美国在日内瓦正式签署《关于解决朝鲜核问题的框架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朝鲜同意放弃处在建设过程中的两座石墨反应堆。作为补偿,美国将组织和领导一个国际财团,以融资方式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向朝鲜提供价值40亿美元、总发电能力为1000兆瓦的两台轻水反应堆。为解决反应堆替换过程中的能源短缺问题,美国将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美国牵头成立了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从国际上募集了一些资金并开始向朝鲜运送重油,以帮助朝鲜弥补能源短缺造成的困难,宁边反应堆中8000根废燃料棒则被取出封存。协议的签署使朝鲜半岛因核问题一度出现的紧张局势得到缓和。虽然克林顿政府同意了,但国会经常阻挠向朝鲜提供燃料并拒绝立刻取消制裁,也没有建造承诺中的轻水反应堆。等到新总统上任时,危机又出现了。

2000年,克林顿的第二任期结束前,曾考虑过赴平壤的可能性。但他不确定这样的峰会最终能达成什么目标,于是派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前去试水。奥尔布赖特卸任后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讲了当年的情形。克林顿因忙于巴以和谈,提出邀请朝鲜领导人到华盛顿。但根据外交礼节,朝方邀请在先,理应先由克林顿访朝,因此,朝鲜方面拒绝了邀请。在她离开白宫的那天,克林顿曾向她抱怨说,当初应抓住去朝鲜的机会,而不是待在华盛顿推动中东和谈。即便如此,朝美两国关系也是在克林顿当政期间缓和的。2000年10月,克林顿接见了访美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的特使赵明录次帅,使两国关系达到顶峰。接着,奥尔布赖特前往平壤,双方会谈已涉及两国关系正常化等议题。

2001年,小布什成为美国总统后,克林顿时期签署的《框架协议》被视为糟糕的协议。小布什拒绝重申美朝“没有敌意的公报”,与此同时,国务卿鲍威尔因建议沿袭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而遭“粗暴制止”。朝鲜发现美国对它的态度更加敌对,朝鲜一家企业因向伊朗转让与导弹相关的技术而受到美国制裁。

2002年1月,美朝关系进一步恶化,小布什在国情咨文中将朝鲜、伊朗、伊拉克一并列为“邪恶轴心”,认为朝鲜除了资助恐怖主义,还谋求核武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提议把“推翻朝鲜政权”当作官方政策,副国务卿博尔顿警告金正日要从伊拉克“得到恰当的教训”。在小布什政府将主要心思用于对付伊拉克时,朝鲜“非常好战”地证实所谓浓缩铀项目。作为回应,小布什政府终止对朝燃油供应,随后朝鲜赶走联合国核查人员。

2002年12月,框架协议破裂,美国认定朝鲜一直在偷偷发展核武器,而平壤则说它有权出于防御目的谋求这类武器。朝鲜随后驱逐国际核查人员并重启之前关闭的核设施。

2003年,朝鲜宣布平壤将退出它在1985年同意加入的《核不扩散条约》。三个月后,朝鲜宣布拥有核武器。

2003年8月,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开始举行六方会谈。2004—2005年期间,在会谈断断续续举行的同时,朝鲜继续进行导弹试射。朝鲜表示可以减少核活动,以此来换取援助。谈判到2006年还没有恢复,朝鲜指责美国构成了核威胁,导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对朝鲜发出警告。

2006年10月,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截至2017年9月3日,朝鲜共进行过六次被证实的核试验,地点分别位于咸镜北道的五处核试验场,均为地下核试验。

2007年,朝美代表在柏林举行直接会谈,朝鲜承诺关闭核反应堆以换取燃料。它后来要求美国释放被冻结的2500万美元资金并如愿以偿,为下一步会谈扫清了道路。同年底,小布什破天荒地给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写信,信中称“亲爱的委员长……”并手写签名,他还批准纽约爱乐乐团赴朝鲜演出。

2008年5月,朝鲜要求美国将它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上移除。美方当时采取了这一做法,促使朝鲜恢复拆除宁边核反应堆的工作。

2009年,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试射导弹做出回应,威胁要加大对朝鲜的制裁,朝鲜则表示不再参加六方会谈。当年3月,奥巴马上任不到两个月,两名美国记者因非法入境被朝鲜扣押。4月,朝鲜宣布发射一颗通信卫星,西方认为是一枚远程导弹。面对“人质危机”,美国被迫派出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的丈夫克林顿前总统去朝鲜“捞人”。

2011年,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为重启谈判分别做出努力,但没有取得成功。朝鲜领导人金正日12月去世,金正恩上台。

2013年,随着朝鲜在火箭技术领域取得进步并继续开展核试验,外界的担忧加剧,但没有再举行会谈。奥巴马政府加大了对平壤的制裁力度,在暗中尝试“网络战”,破坏朝鲜导弹试射和核武器的研发工作。

2016年,特朗普竞选总统时,就说自己与金正恩“对话没有问题”。2017年元旦,朝鲜宣布进入洲际弹道导弹试射的最后一个阶段,该导弹能将核弹头打到美国本土,马上入主白宫的特朗普在推特中给出回应:“这绝不会发生!”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针对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通过一份制裁决议。在平壤试射能攻击美国本土的导弹之际,特朗普于2017年9月在联合国发表讲话时火上浇油,嘲讽金正恩是“小火箭人”,并威胁要“彻底摧毁朝鲜”。金正恩则针锋相对地威胁要“用烈火驯服精神错乱的美国老糊涂”。美国力促联合国加大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其中包括禁止它出口煤炭、铁矿石和海鲜。两个月后,特朗普在韩国国会发表演说,称朝鲜如果想谈判,必须采取措施实现无核化。他还将朝鲜列入资助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

面对美国的动武威胁,朝鲜领导人审时度势,抓住2018年2月在韩国举办的冬季奥运会这个契机,在新年贺词中释放出愿意改善朝韩和朝美关系的善意。此举立刻得到韩国和美国的响应。2018年3月,特朗普和金正恩同意会面。朝鲜表示会暂停导弹和武器试验,而特朗普尽管过去辱骂过金正恩,这次却称赞他“非常令人钦佩”。2018年4月21日,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决定自4月21日起停止核试验。5月12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公报说,朝鲜将于2018年5月23日至25日择期废弃北部核试验场。几经波折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于2018年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了两国首脑会晤。接着,朝鲜炸毁了丰溪里核试验场设施,拆除了导弹试验设施。

美国“国防优先”组织研究员丹尼尔·德佩特里曾经说:“‘把握不住时间’是美国对朝政策的最大弊病。”他曾参加过克林顿与小布什政府朝鲜问题核心团队,认为朝鲜问题经得起时间考验,克林顿尝试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框架协议》至少暂时中止了朝鲜的钚材料提炼计划。后来小布什撕毁协议,当他最终发现达成协议明智时,已经覆水难收。奥巴马的“战略忍耐”也无济于事,到头来使朝核问题成为白宫新主人必须面对的更大问题。

美国对朝政策不稳定,随不同政党候选人入主白宫而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朝鲜领导人更替也会产生影响,每一次更替都让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产生很多想象空间。比如,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官员承认,他们从未想过将必须履行承诺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因为他们认为朝鲜政权将很快分崩离析。究其原因,朝美关系一个自始至终的特点是,双方的高度互不信任和敌对思维导致了现在的结果。美国雅虎新闻网主笔戴维·哈丁认为,美国强硬派会谴责特朗普在所谓朝鲜“濒临崩溃的边缘挣扎时”对其放一条生路,但这样的说法经受不住历史考验,关于“朝鲜即将崩溃”的想法已经损害美国战略太久。

朝美关系的主线,就是安全。从朝鲜的角度就是保证国家绝对安全,而美国最初是保证韩国、日本等盟友的安全。随着朝鲜核能力的增强,美国开始需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在与金正恩会晤后说“美国现在不受威胁了”。美国以前受到了威胁,是因为朝鲜有了可以打到美国本土的核武器;现在不受威胁了,在他看来,是因为与朝鲜签署了协定,朝鲜承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曾几何时,强大如美国者,怎么会担心自己受到远在东亚一隅的弹丸小国朝鲜的威胁呢?尊贵如美国总统者,为何要屈尊不远万里长途飞行到新加坡与朝鲜的年轻领导人会面呢?说一千道一万,出现这种杠杆效应的原因,就是朝鲜手中的“核大棒”。朝鲜三代领导人费尽心思,投入了巨大资本而换来的核武器,岂能是轻易就可以放弃掉的。不仅是从政治角度看,就是从经济和技术角度来看,无核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韩国国民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朝鲜无核化,从消除核武器到间接经济援助,总共需要200亿美元。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全面无核化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韩国情报部门估计,朝鲜从事核武器研究的人员大约3000人,包括200名专家。知名投资公司欧利森SLJ资本有限公司估计,半岛无核化加上半岛和平,可能需要大约2万亿美元。这么一大笔钱由谁出,都是问题。

2018年2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力争把核武器作为“可使用的武器”而扩大其作用。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在季度报告中透露,2017年12月,美国在西部内华达州进行了使用钚的不发生核爆炸的“亚临界核试验”,旨在测试新开发的技术性能。这是特朗普执政以来的首次亚临界核试验,也是美国时隔约5年进行的第28次核试验。2018年9月20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希瑟·诺尔特斩钉截铁地说:“没有无核化,什么都不会发生;无核化应当先行,制裁还应实施,我们不能松开手脚。”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一边迫使朝鲜实现无核化,一边在国内强化核武器的作用。美国这种做法,无形中给朝鲜做出了“示范”。2018年9月29日,朝鲜外务相李勇浩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表示,如果美国不做出所谓建立信任的让步,“我们绝不可能弃核”,“没有对美国的任何信任,我们对自身国家安全就不会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绝不可能首先单方面解除武装”。2018年10月2日,朝鲜宣布,结束朝鲜战争状态并不是馈赠,更不是用无核化措施换取的对象,终战永远不可能成为令朝鲜实现无核化的谈判筹码。

双方的底牌都已经清楚了,下一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国际社会只能相信特朗普经常说的那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技术手段和经济负担的角度来看,要说服朝鲜放弃核武器,实现无核化,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难”;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很难”;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非常难”。理由很明显,朝美双方的互不信任和地缘战略利益,决定了他们之间既斗争又缓和的游戏具有敏感性、复杂性、反复性和长期性,而美国政府出尔反尔的不守信用,又增加了这种关系的不确定性。不论如何,金正恩凭借着手中的这根“核杠杆”撬动着美国这个庞然大物按照自己的节奏起舞,他与特朗普之间“掰手腕”的游戏尚未分出胜负,或许进行这种游戏的事实本身,就是朝鲜手中的这根“核杠杆”所产生的杠杆效应吧。


 

——《能源资本论》是能源经济学领域中的一部新著,作者把目前世界范围内能源供应的两大主题——可持续与可支付——与自己的研究相结合,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概念。阐述了能源技术创新与其他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有助于人们更加充分地认识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图片

电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 郑健超


——从当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和未来走势看,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在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的过程中,中国专家必然要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世界。《能源资本论》一书展示了当代中国学者博学多才的开阔视野、通识中外的包容心境和长于思考的智者风范。

图片

国际问题专家,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于洪君


——此书改变了我们对能源本质属性的认识,从资本持续创造价值的根本属性来分析和研究能源,它必将带来一种颠覆性的结果,作者将能源互联网看作是能源资本流通方式的革命,这种观点显示了作者的睿智与远见。可以有把握地说,《能源资本论》将成为一部当代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图片

金融专家,原民建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宋海

——《能源资本论》一书,内容睿智详实,新思想、新观点像火花一样处处闪耀,给人以理论的醇厚与思想的芬芳。此书以巧妙的构思和简明的方法,拆除了劳动价值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之间的藩篱,将这两大理论的基本思想融为一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图片

能源与水文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 张东晓

——此书以独特的思想方式,找到了能源资本DNA结构的“遗传基因”,破译了能源资本持续创造价值的“遗传密码”;同时作者提出了能源资本双因子干涉理论,深刻阐述了能源资本与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关联性的内在机理,显示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结构和精湛的思想方法。

图片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郭万达



《能源资本论》作者简介


图片

殷 雄,法国工商管理博士(DBA),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广核集团专职董事,北京大学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南方科技大学产业教授,《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特约专家,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在研究机构、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国有大型企业任职,从事企业战略、企业管理和能源资本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已出版《经济学笔记》、《非常责任:一个挂职市长的思考》、《诸葛亮治军方略》、《诸葛亮治政方略》、《知与行:核电站大修管理思辨录》、《企业执行力》和《至乐斋诗抄》(三部)等专著,以及《武装未来》、《新干涉主义:冷战后美国军事力量的使用》和《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等译著共23部,发表论文30多篇。

图片

谭建生,高级经济师,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曾在国有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国有能源大型企业任职,长期致力于金融、能源、区域经济及法律研究,多次主持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研究会课题研究。已出版《粤港澳大型基建设施策略研究》《深圳建设金融中心研究》等专著、合著12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