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碳中和”主题上,与会人士认为,随着工业4.0的推进,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在加速。科技赋能,除了结构调整“碳减排”,还需要技术基因来支撑。
作为一家服务科技创新的企业,如何助力“3060”双碳目标实现?
EOD(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是在高质量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开发模式。中关村至臻环保是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大环保”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目前,该服务平台的多个EOD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生态景观打造、水务系统建设、创新战略平台建设、产业基地及未来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项目整体商业模式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合作。这些EOD项目将围绕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打造“一基地、一园区、一生态健康带”的创新发展布局,聚焦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与景观提升,打造优美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形成区域生态与周边产业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各专业园区长期以来也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医疗器械园先后获得“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称号。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荣获中国绿色建筑最高级别认证—“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证书,及美国LEED绿建金级认证。
更为重要的是,中关村发展集团还通过投资、服务、金融、园区等手段汇聚了大量的高科技绿色环保项目。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领域是很重要的环节。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以下简称“纳米能源所”)是国际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和领先机构,围绕纳米能源与自驱动系统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拥有摩擦纳米发电机、自驱动传感系统、海洋蓝色能源、新型高压电源等4项核心技术,获得了200余项发明专利。为更好地助力纳米能源所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中关村发展集团专门成立中关村微纳能源公司,为纳米能源所打造适合其科研使用、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功能园区,同时依托中关村发展集团创新生态集成服务的优势,搭建平台,助力纳米能源成果的转化。
亿华通是一家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并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的批量生产。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中关村科技租赁的帮助下,亿华通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2000台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关联企业建成了电解水制氢厂,实现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布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据介绍,集团服务的大环保科技企业70余家,覆盖双碳领域技术研发、装备生产、服务平台等。未来,中关村发展集团将紧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流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置等领域,加快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突破关键材料和装备、核心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升级;积极推动高效节能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带动智慧能源管理等新产品和服务应用;以推动能源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为核心,重点支持新能源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