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疏代堵」的大禹电池,号称不care任何热失控

者/于雷
「大禹电池技术不是指电芯,而是一个电池包安全的系统性应用,可以兼容多种体系的电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设计总监曹永强在介绍大禹电池技术时表示。
图片
近日,长城汽车在发布大禹电池技术后,首次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公开解读。这是一项通过电芯模组结构优化、电池包内气体通道安全优化等途径,解决电芯热失控引发安全性问题的通用性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起火爆炸。
大禹电池技术的安全防控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加强电芯和模组的隔热设计,减少热失控蔓延的可能;优化气流通道,热失控时可以迅速将热流疏导到其它部位,并迅速降温;泄气口内采用多层蜂窝结构,提升排出气体的冷却效果,实现火焰的快速抑制。

在长城汽车针对采用大禹电池技术的NCM811电池包测试中,电池包内连续发生3次多个电芯集聚触发热失控的情况,温度最高达到1037℃,电池包内气压出现三次高峰,瞬间气压最高达到16kPa,最终排出电池包的烟雾最高温度低于100℃,避免对周围产生二次伤害。

源头隔断,减缓热失控蔓延
在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中,三元材料体系的热稳定性较差,分解温度通常只有200-300℃左右,而且为了提高续航里程,三元锂电池目前还在走高镍低钴路线,虽然可以提升能量密度,但缺少维持结构稳定的钴,也使其更容易出现热失控。

图片

在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此前对NCM811软包动力电芯进行的热失控试验中,外部加热至表面温度约200 ℃时发生火焰爆喷,过充时表面温度约100 ℃时发生火焰爆喷。而长城汽车所做的电池包整体热失控试验中,最高温度达到了1037℃。

因此,如果电池包模组内的电芯发生热失控,极易导致热失控扩散,出现大范围蔓延。电芯、模组的隔热设计,就成为了抑制热失控扩散的基础。
图片
电芯方面,大禹电池技术采用全新开发的复合隔断材料,提升电芯间的隔热和耐火焰冲击性能,相比传统气凝胶的承受能力更强。作为系统性设计,这种复合材料还通过双层结构,可以适应多类化学体系电芯的循环膨胀特性,既满足电芯膨胀对空间的需求,又能保证相关性能。
图片
同时,大禹电池技术还强化了电芯模组的热隔离性能,每个模组都配有采用隔热复合材料制成的防护罩,可阻止火焰冲击和长时间传热传导。防护罩设计定向泄气口,能快速将模组内部高温气火流排出,避免在模组内部热蔓延。
优化气流通道,可将热流快速分散降温
热失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火流,如果聚集在某一部位,即使有性能优秀的隔热材料,也无法长时间起到保护作用。要想减少热失控扩散,除了要强化电芯和模组间的热隔离,将热量快速分散导出也同样关键。
大禹电池技术在设计这一步骤时,主要从热流的扩散分配、冷却、电池包内部结构安全等角度出发。禹电池技术通过电脑仿真,优化了模组和电池包气流通道设计,可以使任意位置电芯出现热失控,都能将热流快速分散至其它部位。
图片
首先是电芯和模组泄气口的合理布置,避免冲击到其它电芯、模组或易燃部件,泄出的气体可以直接进入气流通道。其次通过气流通道的仿真设计,使热流按照预定轨迹流动,减少对相邻模组的热冲击,并使其在每个气流通道交汇口都进行双向换流,使热流不同结构通道内均匀分布,引导至电池包泄气口。
此外,大禹电池技术还采用了单张大冷板与箱体集成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减少电池包内连接部件与细小管路,有效避免因高温导致的冷却液泄漏和爆裂,以及冷却系统失效。这项技术还可以通过BMS和云端管理,双重监控电芯和模组热失控温度状态,智能调节冷却系统的开闭时间、流速、流量等。
据曹永强介绍,热流在电池包内的流动过程中,可以通过将热量传导至壳体、电池模组、液冷板,迅速降温。在采用大禹电池技术的NCM811电池包热失控试验中,热流进入电池包壳体泄气口前,温度已降至200℃以内。
图片
大禹电池技术的电池模组分两列排放,通过试验的热成像画面可以看到,模组阵列间的主气流通道和模组间的缝隙,都快速的分到热流。根据活动现场的电池包展品,底部液冷板距壳体也有段不小的空隙,这或许也是一个主气流通道,可以通过大面积接触液冷板,增加冷却效果。
图片
此外,大禹电池技术为减少在热失控过程中,高温对铜排线束造成绝缘损伤,防止高压起弧损伤金属箱体,还对高压连接及高压安全区域进行高温绝缘防护设计。
多层蜂窝泄气口,灭火降温、正压阻氧
电芯热失控产生的热流,将会大幅度提升电池包内压力,如果不及时把多余压力释放到壳体外,有可能发生爆发。针对这样的情况,电池包都设计有泄气口,但传统的单孔大口径通常流量极高,热流和火焰来不及抑制就一并排出,容易引发二次危害。而且在快速泄压后,外界氧气还会流入电池包内部,可能导致未燃烧的可燃材料二次燃烧。
图片
大禹电池技术在泄气口内,设置了多层不对称蜂窝状结构,蜂窝的孔径和角度都经过电脑仿真,使泄气气流更可控,正压较低时也不会窜入空气。同时,这项技术在保证热失控过程可控的情况下,相对减缓泄气速度,使电池包内有更长时间正压。
相比单孔大口径的结构,多层不对称蜂窝结构泄气口,还可实现火焰快速抑制和冷却。曹永强介绍,泄出的气体温度会低于100℃,而且泄气口位置是在一个安全区域,车辆周围不会感到高温。
与比亚迪刀片电池不同,长城汽车的大禹电池技术不是在电芯入手,而是通过电池包的结构优化,实现了对热失控的有效控制。这项技术很有扩展性和灵活性,可以做到电芯化学体系全覆盖,不同尺寸的电池包都能应用,可以适应于各级别车型,不易受成本限制。据曹永强透露的信息,这项技术将首搭于沙龙品牌第一款车型。
关于Auto Byte
Auto Byte 为机器之心推出的汽车技术垂直媒体,关注自动驾驶、新能源、芯片、软件、汽车制造和智能交通等方向的前沿研究与技术应用,透过技术以洞察产品、公司和行业,帮助汽车领域专业从业者和相关用户了解技术发展与产业趋势。
欢迎注标星,并点击右下角点赞在看
点击读原文,加入专业从业者社区,以获得更多交流合作机会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