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巨5年并购10家公司,陈泰铭阐述质变关键
摩尔芯闻
昨天
收录于话题
来源:内容来
自
「
今周刊
」,谢谢。
摩尔芯闻
您的半导体行业内参,每日精选8条全球半导体产业重大新闻解读,一天只花10分钟,享受CEO的定制内容服务。与30万半导体精英一起,订阅您的私家芯闻秘书!欢迎订阅摩尔精英旗下更多公众号:摩尔精英、半导体行业观察、摩尔App
24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日前,无源器件大厂国巨公布9月营收为98.1亿元新台币,为36个月以来的新高纪录,更有法人乐观预期,国巨在今年前三季获利有望突破三个股本,让外界对于国巨表现相当惊艳。
国巨董事长陈泰铭及执行长王淡如,日前应邀接受财信传媒董事长谢金河所主持的《数字台湾》专访,畅谈国巨如何在30年来,从中小企业一路靠着创新、购并等发挥综效,让现在营收比起当年成长275倍之多,攀上世界级水平的颠峰之路。
陈泰铭谈起国巨的创立,他提到,公司历经草创期、扩展期、转型期等3个阶段。当时在草创期时,国巨还像是一间新创公司,由于市场份额已被来自欧洲、美国及日本的厂商占有,因此当时不断思考如何在产业中,做出差别性。
当时,客户跟日本下订单时,还必须在交货前4个月下订,因此客户还须有存货规划,但是,电子业变化太快,这样的方式无法解决客户的痛点。因此,国巨就到市场上,告诉所有客户只要到国户下订单,不需提前下订单,该有的存货也是由国巨自行备货,客户因而减少很多呆料的风险,靠着提供别人没有服务,解决客户长期以来的问题。
后来,国巨靠着这套实时发货系统,在台湾地区的芯片电阻市场拿下市占率逾7成的好成绩,也成为单一产品的领导厂商。
但是,陈泰铭说,就算成为单一产品的领导厂商后,他仍时时思考这样的方式可以生存多久,如何从对于数量上领导的业者,成为获利质量上更优质的全球领导厂商,因而发展出一个经营策略上的轴线。
国巨从最早的毛利率仅20%左右,成长到现在的40%,陈泰铭说,公司内部一直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年营收达成50亿美元、毛利率40%,且营业费用维持在14%,这样算下来,营业利益率有26%以上,若是达成这个目标,绝对会在竞争对手中名列前茅。
国巨近5年来,已陆续购并10家公司,近2年来的并购金额更超过700亿元新台币,因此外界都相当关注陈泰铭的布局策略。对此,陈泰铭说,国巨总是能发挥并购的效率及综效,像是2018年并购飞利浦无源器件部门,除了增加技术及产品线以外,也增加欧洲市场的能见度及通路,顺利进入以前台湾厂商都进不去的欧洲高阶市场。
另外,在并购基美时,陈泰铭说,当时与基美已认识15年,每年双方都在谈公司的发展策略,因此认为如果两间公司有机会结合,也蛮符合公司的经营策略,因此在该公司时任CEO离职之时,就成为国巨并购基美的机会。
透过购并基美与普思,刚好补足公司发展策略上最困难的部份,像是打入美国与日本的市场,由于基美旗下的Tokin公司,为以前NEC的子公司,因此透过Tokin的通路分布,国巨也顺利进入一直想进军的美、日高阶市场,也藉由并购达成补足区域和应用面上的关键部分。
不过,过程中也不乏面临挑战,陈泰铭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由于基美为美国的无源器件厂商,而西方人主要讲的是策略及逻辑,因此与台湾地区的国巨有一些文化上的冲击,也慢慢花心思将其高阶经理人往台湾地区移动,让他们能够了解并尊重台湾文化。
现在的国巨无论在电容、电感及电阻等领域,都居于业界的领导地位,除了并购之外,也靠着内部整合走向世界,陈泰铭说,当公司尚未取得有效的通路与应用时,通常是让各个子公司维持有效率的独立发展、自我成长,而当国巨把欧美日的发展轴线扩充出来时,就改变策略将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让所有子公司能共同使用国巨在全球的通路。
国巨执行长王淡如谈起对于并购的策略思维时提到,国巨有一个策略九宫格,若并购对象能进入这个九宫格中,代表一定有其综效,以基美而言,国巨7成产品在亚太地区,而基美7成在欧、美、日等国家,因此为互补的关系。
又如其产品线,国巨的电阻及其他产品为主要产品线,而基美则是以电容为主,因此也处于互补关系;而在应用端方面,国巨主要是「消费型」,基亚则在车用、军用及工控等,刚好也与国巨互补,因此能够发挥综效。
提到并购带来的文化冲击,陈泰铭则说,在与内部沟通时,他从来不用「并购」一词,而是改叫合并或结盟,因为每间公司都有其历史、优点、系统及文化,所以不需把国巨的一切都灌注在合并的公司上,而是截取两者优点,发展出新的模式出来。
陈泰铭提到,现在国巨在全球共有3万名同仁、40个生产基地、20个研发中心、在25国中拥有47个销售据点,如此庞大的规模也给国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虽然目前中国大陆有限电问题,但对国巨产生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于客户则会受到影响,也因此对国巨产生间接影响。不过,虽然有所波动,在长期趋势上,国巨过去已面临质的转变,此时绝对比过去30年来更强大、拥有更多资源。
国巨历经多次并购及内部整合后,集团日益壮大,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大厂,陈泰铭说,当大中华区的企业都在抢蛋糕下面的面粉时,其实上面的奶油才是质变的关键,而国巨合并基美与普思之后,已开始尝到蛋糕上的那层奶油,集团未来的目标明确,将在往后渐渐实现。
半导体行业观察
最有深度的半导体新媒体,实讯、专业、原创、深度,50万半导体精英关注!专注观察全球半导体最新资讯、技术前沿、发展趋势。《摩尔精英》《中国集成电路》共同出品,欢迎订阅摩尔旗下公众号:摩尔精英MooreElite、摩尔芯闻、摩尔芯球
229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
分享
收藏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国巨5年并购10家公司,陈泰铭阐述质变关键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