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于艺术的种种困惑,都可以在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黄小峰老师这里,得到生动而深入的解答。《黄小峰·精讲中国艺术史》发刊词 音频: 进度条 00:00 / 09:57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在关于艺术的故事里,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神笔马良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可以创造出美好的东西。不过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是现代作家洪汛涛在1955年才创造出来的呢?大家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王冕画荷花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杜撰的,可是也都被我们当成了真事。其实元代画家王冕根本不是放牛娃,也不会用红红绿绿的颜色画荷花,而是以画墨梅在艺术史中留名。虚构的艺术的故事,反映出的是人们对于艺术的憧憬和想象。可是,如果要走进中国艺术的世界,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就需要还原艺术背后真实的历史。
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历史与文化,既是抽象的文献记载,也是切实可感的物品——尤其是艺术品。感知艺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视觉的,一种是物质的。接触中国的艺术,就是认识中国的视觉文化和物质文化,从而获得一种新的视角去认识我们自己。中国人的所有情感在我们的艺术中都能有所窥见,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传统。中国的艺术和我们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大家都知道,艺术是视觉的,需要用眼睛去看。然而我们也需要触摸,如果不用手去感觉,大概我们也体会不到玉器的温度和瓷器的光滑,也体会不到为什么一幅中国的古画不能直接看到,而是需要用手“打开”。中国的艺术还需要去“听”,“琴棋书画”自古就被称作“四艺”。而如果你想知道那些青铜的乐器为什么会被当作最重要的艺术品,最好去听一听敲击它们发出的声音。1957年7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送了用一套出土的战国青铜编钟演奏的《东方红》,让古老的艺术焕发了声音的魅力。
欣赏中国艺术,有时还需要使用嗅觉。比如当你去欣赏那些和“香”有关的艺术品——香饼、香囊、香具的时候,你需要用鼻子闻一闻。最后,也不要忽视舌头和味觉。比如,中国古代艺术中,还有数量极大的茶具和酒具。一付建窑的茶盏,只有在茶汤的滋润中才能体现最大的价值。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教育家蔡元培就提倡进行美育,美育的本质是感受生命能力。就像法国思想家卢梭说的,缺失了美,也就缺失了生活的全部魅力。学习中国艺术,就是重新发现我们的传统,在丰富的艺术世界里寻找精神的休憩之处。学习中国艺术,需要理解和体会艺术的思维方式。学习艺术史,既复杂又简单。复杂是因为,它试图理性地捕捉人类最难以捉摸的感性行为。简单则是因为它几乎没什么门槛,只要打开我们的感官就行。艺术的思考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感知,来进行自由和自主的观察,并且在观察中不断提出问题,学会享受观察的快感和思考的愉悦。我相信,中国的艺术,一定会让你“耳目一新”。进入中国艺术的世界,还需要些勇气和开放的态度。艺术的故事里什么都有,有神话和传奇,有爱情和怨恨,有伤感和离别,还有疾病、恐怖和死亡。面对艺术里体现的人生百态,要有胆识和勇气。不相信吗?在中国艺术中,墓葬艺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类型,下到地下的古墓里,在其中体验艺术的力量,常常能让我们这些现代人有一种莫名的肃杀之感,似乎看到了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而当你站在一幅元代的唐卡面前,那些泛着诡异的蓝绿色、戴着骷髅串珠的密教大神,无不让我们感到从肉体到心灵的震颤。和艺术发生联系还需要一颗好奇和敏感的心。这样你才不会止步于优美的故事,才能深刻感受到艺术那难以言说的力量。艺术需要敏感的心,反过来,艺术也能培养敏感的心灵。(元)大威德金刚曼陀罗 ,缂丝
在不少人看来,中国艺术史等同于名作大串联,或者古董大串烧。这没有问题,但并不够。这个课程从具体的艺术品解读出发,还会围绕艺术史现象或艺术史里的问题展开,形成一个中国艺术史的大脉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通往中国艺术精髓的路。我还希望尽可能地把最新的研究融入课中。虽然艺术史的很多研究都不是定论,但也能彰显艺术对于我们的价值和启示。艺术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承载了我们的人生和理想。学习中国艺术史,每个人所获得的东西也许有所不同,但我希望并相信,我们都能借助中国艺术之眼,来重新看到中国的人,中国的山川地理,中国的动植花草。
👇👇👇
按艺术史重要阶段划分,历朝历代的艺术有何特色,一目了然,避免了市面上其他艺术课常见的零碎、杂乱无章的弊病。每节课都以一个艺术品为开头切入,总共细讲了300+件重要的艺术品,以后你在市面上看到跟艺术相关的图书、展览时,里面提及的大概率都会是你已经知道的艺术品。除了青铜等“国之重器”之外,名画《清明上河图》、《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东汉画像砖、敦煌壁画、名家书法......我都会在课程中一一讲解。
课程涉及100余位著名艺术家,譬如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韩幹、苏轼、李公麟、龚开、黄公望、倪瓒、弘仁、髡残......学完这门课后,不管你在哪里听到这些名字,你在条件反射下就能知道他们对应的是谁,有什么特色,并且还能针对他们的画作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课程当中的很多艺术品,你都能在不同的博物馆里看到。看到它们,你会知道古人的衣食住行是什么样子,城市风俗是什么样子,以及不同朝代的文化重心是什么样子......如果你之前接触到的历史,是遥远的、枯燥的,那么在这门课里,你会看见鲜活的历史现场。听完每一节课后,只要你闭上眼睛,那些人、那些场景、那些历史,都将生动地重现在你眼前。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黄小峰精讲中国艺术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