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
分享信息,整合资源
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PI简介
万雅婷,201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17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kei may lau课题组),获香港科技大学工程院最佳博士论文奖。之后于ucsb任博士后(john bowers 课题组)至今。计划于2022年2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研究方向为:硅基量子点激光器、硅基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在光通信/光互连等方面的应用。已发表optica、 acs nano、 laser & photonics review 等光学领域著名国际期刊论文33篇(第一作者论文 21 篇);在 ofc、cleo 等知名国际会议报告 20 次,包括 cleo post-deadline paper 2 篇,特邀报告 3 次;受邀撰写综述论文 3 篇,参与撰写专著 1 本,持美国专利1项。论文总共引用 1526 次,h指数22。第一作者成果五年内 7 次被选期刊封面, 22 次被 semiconductor today 等国际著名科技媒体亮点报道,担任 nature旗下期刊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和 osa 期刊 optics letters 等 12 种外文期刊审稿人,获 2018 年度 piers young scientist award,2018 年度 rising stars women in engineering,2019 年度 rising stars academic career award for women in eecs, 2021 年度cleo tingye li innovation prize,2021 年度ogc best young scientist award.
Renjing Xu,2016-2021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博士,将于2022年2月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微电子学域。师从Prof. Donhee Ham,哈佛大学Gordon Mckay Professor 和 三星电子Fellow(主导三星电子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计算芯片设计)。2015年-2016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2015年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光电工程一等荣誉学士学位。拥有两项类脑计算相关专利,发表十余篇文章(其中九篇一作或共同一作),总引用次数超1300次(某Scholar)。目前还有三篇一作论文在审(导师将其中一篇一作论文的相关内容以Perspective形式发表在Nature Electronics: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1-00646-1)。
硅基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在光通信/光互连,Lidar,量子通信等方面的应用
基于硅光的机器学习算法实现
也欢迎同学沟通,尊重每一个新的idea或方向,希望可以头脑风暴一些有趣的课题
点击下方小程序卡片进入知社人才招聘广场,浏览招聘信息;招聘发布攻略请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知社助手 , 交易担保 , 知社人才广场
扩展阅读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