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飞的创始人兼CEO彭斌,是一个80后,从小就对计算机和航模特别感兴趣。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曾在微软工作过两年。07年的时候,他与两位好友创办了XAIRCRAFT(极飞科技的前身),仅比大疆晚了一年。
他们最开始做的是四旋翼航模,此后逐步拓展至多旋翼无人机、无人机飞控系统。当时的无人机还很小众,为了赚钱,与物流公司合作推出物流无人机,做过航拍无人机、电力巡检,还参加南极科考。但收入只能保证基本的开销,“能活下来全靠勤俭节约”。
八年前,大疆发布首款消费级航拍无人机“Phantom 1”,当年就贡献了超过8亿元的营收。随后推出的“Inspire1”,卖出了40万架。由此也奠定其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七成。
彭斌清醒地意识到,已经没有什么机会追赶上大疆,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他注意到国内鲜有人关注的农业植保领域,亲自到新疆大农场跑了一圈。利用几个可乐瓶、泡沫盒和一台测试用的无人机,他搭建了一台植保无人机,在一块田地进行了实验。这台无人机也成为极飞后续推出植保无人机的原型。
回广州后,极飞砍掉了航拍和物流业务,All in农业,转型成为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推动机器人、AI和新能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普及。2015年发布了首款能半自主作业的植保无人机P20,此后陆续推出了极飞播撒系统、R80和R150农业无人车、极飞智慧农业系统等产品。
截至2021年11月16日,其农业无人机已应用到全国近2000个区县的农事作业中,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北和西北地区。此外,公司智能农业装备还进入日本、美国、韩国等17个主要海外国家和地区。上半年卖出12775台农业无人机,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
过去三年,极飞实现营收3.2亿元、3.6亿元、5.3亿元,合计12.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9.39%;今年上半年营收达4.69亿元。不过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目前仍未实现盈利,三年半时间累计净亏损1.9187亿元。
主要原因是技术迭代快、研发投入费用高,2018-2021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4885万元、6947万元、9735万元和813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5%。此外,新产品线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也注意到这个有前景的市场,从MG系列到T16、T20系列,再到日前推出的T40与T20P,针对肥料播撒、果树喷洒等应用场景进行多项优化,产品作业效率和安全性能进一步提升。
虽然两家公司瞄上的都是精准农业,但打法不尽相同。大疆延续了做消费级产品的思路,围绕的仍然是无人机产品,针对的还是飞行场景。极飞则更偏重整体地块管理,已形成六大核心产品与三大模块,覆盖农业生产中的耕、种、管、收各个环节。
目前国内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处于发展初期,很难判断两种模式孰优孰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果极飞能够成功上市,或有助于其占据更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