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诞生与推进的背后,金融始终扮演着赋能者、助推器的角色。对科技企业而言,创新研发意味着无数次的试错,某种未来科技从雏形初现到最终转化为可面向市场的成熟产品往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因此,科技发展需要的是有耐心的金融、容错的金融、与科创模式相匹配的金融。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已经过了风口期,下一个创新趋势正在到来,这是一个由硬科技驱动的崭新时代,未来的大国竞争必然是由硬核技术引领的科技博弈。所以,找到能够助力硬科技企业健康起步和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对每个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
科技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美国、以色列、日本分别采取了不同的金融支持创新的模式,非常具有典型性。对三种模式的对比分析,为思考我国要实现硬科技的突破应采取的有效模式带来一些启示。
01
美国:风险投资和纳斯达克股票市场是科技企业发展的主要支撑
02
日本:银行与科技企业融资有序对接
03
以色列:政府主导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在基金中引入国外金融机构,为以色列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有利于被投资企业利用海外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源网,借鉴其管理经验。
被投资企业能够如愿获得足额起步资金。
激励机制以及海外投资和民间资本的进入,有利于实现政府原始创业投资的退出。
政府引导基金的乘数效应凸显,少量原始资本能撬动其他方的连带资本涌入初创科技企业。
各界资本的加入能够有效分担初创科技企业的风险。
来源:中制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为您发布产品,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