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的欧拉:华为埋下的革命种子

36氪 2021-12-06 18:15

图片

革命者并非天生,革命无法实现安排好,革命无法被左右,但革命往往就这样发生……——Linux之父林纳斯自传作者David Diamond
图片

欧拉生态正持续壮大中。

 

2021年11月22日,Intel 正式签署 CLA(Contributor License Agreement 贡献者许可协议),加入欧拉开源社区。Intel的加入,实际将进一步推动欧拉社区在多样性算力生态体系的构建,值得关注。

 

赞叹不仅是留给欧拉,也是留给华为的。10多年前,华为就在操作系统领域埋下了一颗种子。而如今,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持续深耕,也因人们对开源的认知,开源开放生态的健壮,而有了新的面貌。

 

前段时间召开的操作系统产业峰会2021上,中国电信推出了一款基于openEuler的操作系统 CTyunOS。这款操作系统针对云场景进行了深度优化,同时支持多业务场景和多款异构芯片架构,是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中在自主可控领域落下的重要一子。

 

同一舞台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内的电信运营商,也先后公布了与欧拉社区合作开发的操作系统:包括中国移动的大云Linux欧拉版操作系统、中国联通的CULinux数据中心欧拉版操作系统。

 

以上操作系统面向于不同场景、设备端得以实践,甚至有的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商用。

 

能够看到,在此背景下,作为三大运营商的一个共同纽带,正是华为于2019年宣布开源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欧拉(openEuler,下面简称欧拉)。

 

截止目前,欧拉正在运营商、金融、电力、交融、政企等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进行规模化商用,形成技术创新、生态构建和商业落地的正循环。不久前,欧拉又经历了一次重大升级,目标覆盖从IT、CT到OT的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即不单单是原先面向服务器场景,而是拓展到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各种形态设备,成为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操作系统。

 

不过,此次峰会上,公布欧拉核心实践与应用成果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步是:华为还将欧拉开源操作系统代码、品牌商标、社区基础设施等相关资产,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

 

这对国产操作系统产品体系的定位,生态的发展等都指出了很多新的思考和方向。想要将这些问题的答案变得清晰起来,需要从这次捐赠的主体——华为身上寻找。


 

图片
建设生态,加速统一

人们常说,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指芯片,“魂”则指操作系统。与芯片、数据库、指令集、编译器相比,操作系统产业国产化的起步晚、生态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可以说十分羸弱。

 

这与我国早期将操作系统研发作为一项纯科研项目的思路有关,尤其在桌面、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用户量少、产品发展慢,国产化操作系统的市场摸索始终突破不了产业化问题。

 

虽然近年来操作系统产业迎来较大的发展契机,但当前国产OS面临诸多难题待解决。一个摆在眼前的重要课题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中,从PC桌面操作系统、移动端操作系统,到服务器操作系统、物联网操作系统,再到面向特定设备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等,各家厂商、企业均开发有自己的操作系统。

 

然而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操作系统繁多,彼此之间却很难兼容。它们基于市场或商业的选择,彼此在技术路线和标准上难形成统一,其中不乏低质量的重复造轮子现象。系统生态无法统一,应用的开发环境和开发生态面临荒漠化,实际也为ISV、开发者,乃至企业用户都带来了诸多麻烦。

 

举个例子。当前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数字化进程也在因疫情、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而愈发加快。一家应用软件供应商想要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产品交付,就需要针对不同场景、需求,做大量接口的适配和建设工作。这需要软件厂商积累一定的适配经验,企业应用开发门槛高,应用效率长期无法得到充分释放。

 

这类问题,同样也是华为过去20年服务于ICT领域过看到的。

 

华为认为,操作系统“碎片化”现状,导致数字基础设施产生大量“软烟囱”,带来生态割裂、应用重复开发、协同繁琐的挑战,数字化新时代,呼唤新的统一操作系统。

 

从生态割裂到相对统一、强大的操作系统生态的出现,这绝非偶然。


 

图片
华为做对了什么?

回到开头所提到的捐赠内容,除了将自身创新的iSula、A-Tune、Stratovirt、secGear等项目和社区内近8000个软件包悉数捐赠之外,华为还将欧拉的社区基础设施、品牌商标等捐赠给基金会。通过欧拉与开源基金会的牵引,这其实是一种将“蛋糕”做大的思路。

 

单看欧拉开源社区,短短600多天,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为活跃的操作系统生态之一。

 

在社区规模层面,欧拉开源社区已有300多家企业、近万名开发者加入收入,SIG组数量已达到90多个,社区软件包超过8000多个。

 

在技术进展层面,长生命周期版本(LTS)与创新版本并行,即2年发布一次LTS,维护性能稳定;6个月发布一次创新版本,集成社区最新技术进展。目前,欧拉已发布第一个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的openEuler 21.09创新版本。

 

在应用层面,欧拉开源社区已吸引国内外300多家合作伙伴参与共建,领域涵盖芯片、整机、OSV、DBV、中间件、应用等,初步形成以欧拉为基础的生态链。使用者超过25万家,遍布50多个国家1000多座城市。此外,麒麟软件、统信、普华、中科创达等十多家伙伴,已经基于openEuler推出了商业版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于政府、运营商、金融、电力等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商用60多万套,有望明年实现中国服务器领域新增市场份额第一。

 

正如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在会上所言,将欧拉捐赠给开源基金会,“是从企业主导到开放自治”。

 

尽管从欧拉开源以来,开源社区的进展有目共睹。但在这种模式下,包括代码、品牌等各方面都是从企业主导、伙伴参与的模式来构建开源社区。欧拉捐赠这一举动,将有助于欧拉开源生态的构建,同时,通过欧拉这类有影响力的开源项目,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开源基金会的影响力,进一步带动我国整个开源生态能力的建设。

 

而在捐赠之后,华为承诺仍会持续技术创新,并将悉数成果贡献给开源社区,基金会也将继续孵化欧拉。

 

可见,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的壮大非一日之功,更非一家之力。为推动操作系统产业发展,华为还做对了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场景验证。

 

操作系统对华为自身而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通过不断的碰壁,才能找到并满足场景的诉求。过去十多年里,华为在服务器、存储、云服务、边缘计算、基站、路由器、工业控制等产品和解决方案领域,都需要搭载操作系统。欧拉实际也来自华为内部EulerOS,它并非是一个新的系统。华为一直以来都在构建能力,旨在通过统一的操作系统架构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是生态构建方面的开放性。

 

面向OSV生态,开源之初,华为就已经亮明立场:不做欧拉的商业发行版,不通过欧拉商业发行版本获取直接的商业回报。这一举动,加之后来CentOS 8停止维护问题的加剧,就已经吸引了很多海内外服务器操作系统厂商,参与商业版本的研发合作。

 

目前华为还与伙伴先后构建了欧拉开源社区、欧拉生态推进组、欧拉生态创新中心三层欧拉生态发展平台,希望共同壮大社区生态、OSV生态和基于欧拉的全行业应用软件生态。

 

三是打造操作系统的开放学习平台。

 

例如围绕操作系统教材研发、师资力量培养、教学模式创新、在线实习、研究创新等方面,华为正在不断为操作系统人才吸引和培养添砖加瓦。

 

此次,在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指导下,华为正式发布“欧拉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围绕操作系统方向,从智能基座首批落地的72所高校向应用本科进一步深化,计划将在三年内覆盖500所高校,培养百万欧拉人才。

 

从构筑技术能力到推进开源生态建设、商业模式多样化,再到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欧拉开源操作系统的链式已逐渐清晰。


 

图片

双系统态势初显

在铸造内核的过程中,华为开源的两大操作系统欧拉和鸿蒙,正在分别从数字基础设施、智能终端服务数字全场景,实现内核技术共享。未来计划在欧拉构筑分布式软总线能力,让搭载欧拉操作系统的设备可以自动识别和连接鸿蒙终端。后续将进一步在安全OS、设备驱动框架,以及新编程语言等方面实现共享。

 

早在今年6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接受了华为开源项目鸿蒙(OpenHarmony)基础能力相关代码。

 

据悉,鸿蒙操作系统是华为研发的一款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全新、独立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可应用在手机、平板、智能电视、智能手表等设备上,目前已经超过1.5亿台智能设备运行鸿蒙,有望在今年年底打破苹果与安卓两大系统的垄断。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看,欧拉与鸿蒙能力共享、生态互通,对解决现阶段国产操作系统替代问题有推动作用:欧拉作为一款原生开源操作系统,可有效承接国内对CentOS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迁移需求,保证政府机关、大中型非IT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信息安全和系统可靠性。

 

在华为的构想里,操作系统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生态,不能是此前简单的模仿、跟随,而是一定要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够满足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诉求。为此,想要改变操作系统的现状,就需要面向未来的数字世界构建一个全新的统一操作系统。华为的选择是“欧拉+鸿蒙”双系统的组合模式,面向多样性场景,服务数字全场景。

 

例如,面向ICT的设备,是基于欧拉覆盖的场景,面向消费者终端或者各种行业终端、物联网终端类,是鸿蒙覆盖的场景。这两款操作系统具备各自独立的定位,同时也会在某些场景存在一定的重叠。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操作系统的基础开源部分可以实现能力的共享,而当不同的操作系统服务商又可以基于开源社区,推出各自的商业发行版提供给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华为也正从优化架构设计、聚焦关键行业、欧拉与鸿蒙的协同等三个方向创新,构筑基础软件生态的全球竞争力。欧拉下一个动作是在明年3月份推出全场景融合的LTS版本,这个版本实现五个统一,并且使OSV企业能够面向不同场景,发布最终的商业发行版。


 

图片

结语

从某种程度上讲,如今国内操作系统产业发展多年,力量分散,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产业合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这与缺乏产业凝聚力不无关系。

 

华为希望建立的是统一的操作系统生态,恰逢时局和国家战略的重大变化,在接下来的发展和深化中,兼具某种使命感。虽然从行动上来看,面向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华为已经在通过“欧拉+鸿蒙”双系统,构建统一的操作系统生态底座,也在通过捐赠代码的方式,彰显自身的开源开放心态,以求进一步壮大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发展。但下一阶段,如何引领整个产业链凝心聚力、有效协同,是伙伴、开发者、客户,都将要思考的问题。


图片

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