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打包现场丨成理博物馆标本、化石开始搬新家了!

三土 成都理工大学 2021-12-28 17:32

图片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自1960年建馆以来

采集和捐赠的各类标本和藏品

已超过六万件

新馆即将落成,那么问题来了

成千上万件化石如何打包?

超大动物标本如何搬运?

往下滑就知道了



图片



在成理博物馆,除了人人都爱的‍马门溪龙‍之外,每一件标本都有自己蕴藏的独特价值,都值得工作人员在它们身上花费时间和心思。所以,工作人员会精挑细选出适合展出的标本们,然后将它们和标签一起摆列整齐,等待下一步打包工作。


图片


因为,如果标本失去了标签,你根本不知道它是不是刚发好的银耳👇
图片

或者笋干👇
图片

或者脆皮烤五花肉👇
图片
馆长:停!这里是博物馆库房,不是芙蓉食堂

所以,在被打包之前,每一件入选的标本都会配上一张简朴的 “身份证”,避免出错。

图片
图片


清点、登记、打包,一步都不能少


作为一个地学类自然博物馆,除了长达几十米的大型恐龙化石,还馆藏了很多“小而精”的岩矿标本和宝玉石。

每逢藏品搬迁,这些仅仅几厘米长的标本,就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们的 “一生之劲敌”。因为,每一件标本都需要单独编号、单独打包、单独在包装上写好编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同的标本,包装时要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包装方案。每一件标本裹上海绵、气泡膜等 “防护服” 之后,才可以放进整理箱内。因为差不多每一件标本的形状都极不规则,工作人员的动作必须相当谨慎。

图片
行云流水的打包手法,像极了快递点的小哥

依照“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 的原则,打包好的标本被依次放进整理箱。箱底、箱壁及标本之间,都铺上海绵、泡沫进行填充和阻隔,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以免箱内标本晃动,相互挤压或碰撞。

图片图片图片


装箱完毕,还要填写两份装箱单,标明箱内标本的名称、编号、数量等,一份留档,一份放入整理箱内。最后,在箱子封口处贴上封条,在箱体上贴好编号签。


图片



把大象装进博物馆总共分几步?


2021年10月26日,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喜提长颈鹿标本两头,运送标本的卡车停驻在校园之内,得到广大好奇群众的强势围观,场面一度蔚为壮观。

银杏5号楼群众的俯拍视角👇
图片

过路群众的仰拍视角👇
图片

一位担心长颈鹿蹭破头皮的工作人员视角👇
图片

搬运小巧的标本虽然费心劳神,搬运体积庞大的标本却实实在在更费周折:长颈鹿标本无法拆卸,形状不规则,脖子太长容易损坏……

因此,需要用海绵、泡沫纸、木条、钢架等防护工具进行固定和保护,再由数名工人齐心协作搬上卡车,运进新馆,布置在相应的展厅和展位。

图片
长颈鹿: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 ,忘了掀开

我们采访了同期进馆的亚洲象标本,它表示:长颈鹿只不过是短暂地遮住了眼睛,你再看看我……
长颈鹿:你失去了啥?
亚洲象:我失重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亚洲象:新家好像还不错

没错,搬运亚洲象标本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先把标本运到新馆
第二步,把标本用吊车吊到相应楼层
第三步,把标本运进展厅


博物馆还有多少惊喜是你不知道的?


博物馆闭馆期间,工作人员丝毫没有闲着,一直在 “闷声做大事”——

图片

不仅完成了400余件宝玉石标本的清理、鉴定及拍照,1000余件古生物标本、部分矿物标本的清理及分类。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步摆放在相应展厅

还完成了大型鱼龙、海百合以及17件中小型鱼龙、海百合、周氏黔鱼龙等古生物化石的修复。

图片
修复后14米长的鱼龙化石

图片
修复后约40平方米的海百合化石

完成了合川马门溪龙、霸王龙、开江巴蜀龙、猛犸象、披毛犀等28件大型恐龙及哺乳动物标本的修复、改姿等工作。

图片
修复后的铲齿象化石

图片
修复并搭建好的合川马门溪龙化石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大型恐龙化石的搬运,将采取拆卸、搬运、重组的顺序进行。工作人员需要对照恐龙骨架复原时的图形,对钢架进行拆除,接着再对恐龙骨架进行拆分。

大型恐龙的化石极其庞大,但因其特殊价值,拆卸工作全部要靠人工完成而不能依靠机器。在拆卸过程中,要注意各种“零件”:头骨、颈椎骨、肋骨、腿骨……

在拆除这些 “零件”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每一根恐龙骨头上都会记下编号,以免在新馆重新搭建时混淆出错。

图片
搭建完又拆卸好的广元马门溪龙化石





此外,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成都自然博物馆内
还加入了许多先进的科技

采用AR技术、全息技术、4D影院、球幕等技术

让“展品说话”,让“化石复活”

图片
效果图

展教并重、互动探究、多元体验的自然博物馆
将成为成都市又一个文化地标
既可演绎“地球的诞生与地质的变迁”
又可展现“生命的诞生和物种的演化”
我们期待博物馆开馆之日
  让化石“活”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效果图



ノ我快好了,到时候来
图片
联盟出品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来源丨潘东菁
文丨郭垚
编辑丨李婧菡 佘雨杭(实习) 都培楠
校审赵一蕾
责任编辑张爱艾 王潇

图片相关阅读:
投资约12亿!成都自然博物馆设计方案正式亮相,8分钟视频独家首发!
博物馆上新!校友们送来的不止恐龙,还有……
中国西部最大!成理(成都)“宝藏”博物馆:获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表彰!
自然博物馆落成前夕,校友们捐来了这些“宝贝”!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点亮 加入恐龙搬运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