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作者孔佑兴
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一个科学、严谨、生动、有趣的地球科学科普平台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石头,一直都是坚硬、坚贞、坚定、坚强的象征。我们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来形容一个人强大的意志和不懈的坚持,终能克服一切困难;“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珞(luò)珞如石“,则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坚定,思想有主见。
图1:《宝莲灯》中,
陈香与二郎神争斗、劈山救母的故事,感动着童年的我们
不论我们是拿锤子砸,还是拿斧头劈、凿子凿,甚至是像葫芦娃一样把石头高高举起,狠狠地摔在地上,能够使石头发生破坏的,只有五种基本作用形式:压缩、拉伸、剪切、弯曲和扭转。
图2:岩石受力的五种基本形式
压缩也分多种情况。在实际情况里,地下的岩石往往在多个方向被压缩,我们将其简化为空间坐标中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X、Y、Z方向)。在三个方向都被压缩,我们称之为三轴压缩状态;而只有一个方向被压缩,则称为单轴状态。但是在岩石的压缩试验中,真正的三轴状态很难模拟。因此,我们常常采用圆柱形岩石,在其周围充满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一般为液压油),使其周围一圈都具有相同的压力。这样的压缩试验称为假三轴压缩试验。
在三种试验中,单轴压缩最容易操作,得出的结果也更具有代表性。因此,实际中常常用岩石的单轴压缩强度来作为岩石强度的指标。
图3:岩石压缩试验的类型[1]
图4:用于单轴压缩的岩石试样,从左至右依次为:
花岗岩、大理岩、砂岩[2]
图5:岩石单轴压缩试验机[2]
图6:岩石单轴压缩变形全过程[1]
1. 石灰岩
石灰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沉积岩,也是我们工业生产、工程建造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它是烧制石灰、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也是冶金、化工等必不可少的材料。
它的单轴压缩强度范围是50MPa~200MPa[1]。最结实的石灰岩的强度,相当于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压了一辆长达2.6千米的重载列车(重约20000吨)。
图7:石灰岩标本。
图8: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岩石。建筑的石子,基本都是石灰岩。
图9:千姿百态的溶洞,就是发育在石灰岩地区。
这样溶洞广布的地貌,又叫做喀斯特地貌。
2. 大理岩
大理岩,是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经岩浆烘烤,受热变质而成的一种变质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其最早盛产于云南大理而得名。白色的大理岩,又叫汉白玉,其洁白无瑕,质地细腻,宛若美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深受古代皇家贵族的喜爱。
它的单轴压缩强度范围100MPa~250MPa[1]。其最高的强度,相当于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压了一艘071型船坞登陆舰(重约25000吨)。
图10:大理岩标本
图11:汉白玉狮子
3. 花岗岩
花岗岩,是酸性岩浆在地下逐渐冷却形成的一种岩浆岩。它质地坚硬,耐磨性好,颜色从粉红、花白到青黑,颗粒由细到粗,种类繁多,十分美观,因此常常被用来制作地砖、桌面、装饰面等。
它的单轴压缩强度范围100MPa~250MPa[1],强度范围与大理岩相同。
图12:花岗岩标本。
图13:温馨的家居,装点着花岗岩桌面
4. 石英岩
石英岩是由富含石英矿物的岩石(如石英砂岩)经变质作用而来的一种变质岩。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摩氏硬度可达7(钢铁约为6,钻石为10),是一种非常坚硬的岩石。
它的单轴压缩强度范围150MPa~350MPa[1]。350MPa,相当于在1平方米的面积上压了一艘中型航母(约3.5万吨)。
图14:石英岩标本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5. 玄武岩
玄武岩,是基性岩浆喷发出地表后冷却而成的岩浆岩。有的玄武岩十分致密,比一般岩石都重;但有的却充满气孔,十分轻盈,甚至在水中可以浮起来。在野外,常常可以看到“玄武岩柱”,这是高热熔岩在喷发出来后,急速冷却导致体积收缩所造成的。它耐磨性好,抗压性好,耐腐蚀,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材料,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工程建造中。此外,它还能被“点石成金”,熔融后拉制成玄武岩纤维,成为一种性能卓越的新型材料,应用在国防建设、航空航天、特种服装中。
它的单轴压缩强度范围150MPa~300MPa[1]。
图15:玄武岩标本
图16:玄武岩冷却收缩后形成玄武岩柱,整齐地伫立在海边
6. 砾岩
砾岩,是由砾石等大颗粒沉积物经过搬运和沉积后,最终埋藏在地下发生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种沉积岩。在固结成岩后,它仍保持着最初的形态。
它的单轴压缩强度范围是10MPa~150MPa[1]
图17:由碎石、岩土碎屑组成的砾岩,保留了它最初的形态[3]
7. 辉绿岩
辉绿岩是基性岩浆在地下冷却形成的一种岩浆岩,其颜色呈灰绿色到暗黑色不等,耐磨性好,硬度高。质地均匀、外表美观的辉绿岩,常作为一种上等的建筑材料。
它的单轴压缩强度范围200MPa~350MPa[1]。
图18:辉绿岩标本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将七种岩石的强度汇总如下:
图19:岩石强度对比图
图19:常见的强度最高的三种岩石
注:图8/9/11/13/16来自图虫创意,图2/3/6/19/20为作者绘。
参考文献
[1]蔡美峰,何满潮,刘东燕等.岩石力学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凤强,闫景一,李夕兵.基于线性储能规律和剩余弹性能指数的岩爆倾向性判据[J].水利水电快报,2018,39(09):3.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编辑:荔枝果冻
近期热门文章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