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他,你可能连肥皂都用不起...

中科院物理所 2022-01-14 13:21
你喜欢吃面食吗?白白的蒸馍包子,酥酥的油饼油条,松软的面包,可口的面条,美味香脆的油酥......其实,不管是地方风味还是名贵小吃,食品加工离不开食用纯碱。从平凡家庭到五星级饭店,清洁污物,刷洗肉案,也离不开纯碱。

图片


纯碱(碳酸钠)也是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玻璃、化工、纺织、造纸都离不开纯碱。比如每天使用的肥皂、纸巾,制造钢铁的冶金工业都离不开它。


图片

我国有悠久的制碱历史,主要通过草木灰和盐湖水中提取天然碱,这种原始的制碱方法远不能满足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市场需求。直到20世纪初,我国无论在技术还是设备方面仍不具备自主制碱的条件,工业用碱和居民食用碱只能依赖进口。


当时国际上主要使用“氨碱法”制备纯碱,这种以盐为原料制碱的方法由比利时人索尔维在19世纪中叶发明,并推动了化学工业的发展。但英法德美等国为了垄断国际市场、谋取利益,在购买索尔维制碱法后约定,纯碱制作工艺只向会员国公开,对外严格保守秘密。任何工业改良或新发现在会员国之间彼此通气,具体生产工艺不申请专利,以防泄露。


1915年,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各国之间交通受阻,洋碱输入量骤减。垄断着中国纯碱市场的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趁机囤积居奇,致使碱价飞涨。百姓买不起价格高昂的进口纯碱,国内大批依赖洋碱为原料的行业如造纸、染色、冶金等方面企业不得不减产甚至停工。


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样的局面,他就是侯德榜。



突破制碱技术封锁


图片

图1:侯德榜(1890-1974)


侯德榜,又名侯启荣,1890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的一户普通农家。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学习天分。1911年,侯德榜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成为第一批赴美深造的毕业生,被保送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随后又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21年,侯德榜接到了国内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来信,邀请他毕业后回国担任亚洲第一座纯碱工厂——永利化学公司碱厂的总技师。两位中国化学工业开拓者因信结缘,开启了科学救国之路。


为了打破国际上制碱技术被垄断的局面,使永利碱厂生产出合格的纯碱,侯德榜回国后花重金买到一份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料仔细研究,但这份资料只是简略介绍了生产过程,而生产原料用量、关键制造方法、生产设备等,均不得而知。


凭着这份简略版的制碱法资料,侯德榜带领一群技术人员苦心钻研,一干就是五年。五年的研制摸索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吾人今日只有前进,赴汤蹈火,亦所弗顾,只知责任所在,拼命为之而已。”他们克服制碱技术、设备、工艺等方面的诸多难题,向垄断着中国纯碱市场的卜内门公司发起“挑战”,他们坚持的唯一信念就是:一定要建成中国自己的化学工业。正如范旭东所说:“一独立国家,此等工业之母,不能专依赖天然,亦不能久仰给与外人,无论如何决计非制造人工碱不可...”

终于,1926年6月,永利碱厂生产出了我国第一批优质纯碱——“红三角”牌纯碱,一举斩获当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褒奖。更为重要的是,一举打破了西方碱业公司对我国市场的长期垄断。


图片

图2:永利碱厂红三角商标


侯德榜制碱成功,让中国看到了前进的希望,而随后他的又一举动更是震惊了世界,侯德榜决意要撰写一部全面阐述索尔维制碱技术、工艺、设备的著作,将他的研究成果向世人公开。


随后,侯德榜开始着手整理在探索制碱过程中,特别是在工艺技术、化学反应、设备要求、控制指标、操作参数和化学理论等方面的经验,并进行了科学的归纳和总结。


1933年,侯德榜以英文写作的《纯碱制造》一书在纽约出版,至此封锁了长达70年之久的索尔维制碱技术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制碱技术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图片

图3:《纯碱制造》封面


该书凝结着侯德榜十多年纯碱研究工作的经验、记录以及观察、心得等,同时也凝结着我国化学工业先驱探索的奋斗历程。



发明“侯氏制碱法”


抗日战争爆发后,范旭东和侯德榜拒绝与日军合作,并利用工厂设施转产硝酸铵炸药等物资支援抗战前线。由于工厂遭到日军轰炸,被迫西迁重庆。


搬至重庆后,传统索尔维制碱法制碱的弊端凸显。一是重庆盐价偏高,用该方法制碱,氯化钠利用率低,原料消耗量大,成本过高。二是产生的废料氯化钙无法二次利用,排放还会造成污染。


于是,侯德榜计划向德国购买盐利用率更高的“察安制碱法”。但德国与日本暗中勾结,不仅高价勒索,还提出了使用该法生产的产品不准在东三省出售等不平等条件。侯德榜反驳道:“东三省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制造的碱当然要卖到那里。”为维护民族尊严,侯德榜中断了谈判,他暗暗发誓:“难道黄头发、绿眼珠的人能搞出来,我们黑头发、黑眼珠的人就办不到吗?”


侯德榜立志自己动手,改进氨碱法。经过500多次实验,他和技术人员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历经三年,终于成功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将索尔维制碱法的氯化钠利用率从70%提高到96%,而且产物也由污染环境的氯化钙变成了可作为化肥的氯化铵。为了纪念侯德榜,这种高利用效率而污染又少的制碱法,又被称为“侯氏制碱法”。


1943年,侯德榜先生被评为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员。当时,英国皇家化学会的非英籍会员仅有12人。侯德榜成为英国皇家化学会的第一位中国籍会员。


新中国成立后,侯德榜向政府申请专利。1953年,当时的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给“侯氏制碱法”颁发第一号专利。


图片

图4:“侯氏制碱法”专利证书


侯德榜十分注重科技知识的传播与应用,为中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为国家、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财富。他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


 参考文献

[1]郭如新. 《纯碱制造》的出版、作用及其深远影响[J]. 纯碱工业, 2003(6):5.

[2]唐志刚. 纯碱与侯德榜[J]. 纸和造纸, 1984(03):18-19.

[3]佚名. 英国皇家化学会中的中国会员[J]. 化学工程师, 1988(02):3.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中科知汇

编辑:藏痴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年终别去赌:你永远赢不了“凯利公式”
2. 体重6000吨,活了上万年: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正在被慢慢吃掉
3. 克莱因蓝到底是什么蓝?
4. 工作时听歌,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5. “川沙妲己”可爱的秘密被我找到了
6. 你是个成熟的脂肪细胞了,应该学会自己燃烧
7. 2021年最强视觉欺骗!只有王者级的眼睛才能识破骗局
8. 洗过的羽绒服保暖性会变差吗?| No.288
9. 脑子裂开后,会发生什么?
10. 光是什么?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