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蔻享学术 ,作者KouShare
传播科学、共享科学、服务科学
课程介绍:
课程1
主讲人:陈宇
陈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量子传感与信息感知研究室副研究员。
课程目录
课程2
主讲人:郑伟谋
课程目录
课程3
主讲人:刘海文
刘海文,于2012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到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工作至今。主要研究低维超导和拓扑体系中杂质、退相干效应对量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课程目录
《固体理论》课程旨在向研究生讲授固体物理研究中所用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结构方面,本课程希望兼顾传统范式和最新进展:在传统范式方面着重介绍序参量和元激发的相关概念和处理方法;在最新进展方面着重介绍低维/拓扑系统中的新现象及其理论范式。在技术方法方面,本课程强调实用性:希望提供给学生可以上手操作的理论工具,主要包括运动方程法,平均场近似,费曼图方法。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固体物理问题的能力。
课程4
主讲人:朱少平
朱少平,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物院研究生院。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曾担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惯性约束聚变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现担任国家某重大科技专项副总设计师、核科学挑战专题高能量密度科学领域首席科学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课程目录
课程5
主讲人:孙昌璞
孙昌璞,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物院研究生院院长。研究领域:量子物理、量子信息、数学物理、复杂系统的统计物理。研究方向:量子测量、黑洞的信息丢失、量子热力学与非平衡量子开系统、生命系统的量子效应、量子传感和可靠性理论等。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美国ISI经典引文奖(2000),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1998),全国先进工作者(1995),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10次)。培养的研究生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8人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1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课程目录
本课程为物理学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核心基础课。主讲人从事量子力学前沿科学问题研究30余年,已经讲授本课程10次以上。
1. 课程体系:完备自洽,对于熟练掌握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的学生,原则上也可以学懂本课程,并能很快进入相关的研究工作
2. 课程内容:深入浅出,从典型实例出发,触及量子物理的科学前沿问题;
3. 课程特色:在深入阐释量子力学的思想起源同时强调具体计算和应用。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蔻享学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