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为什么会笑抽抽了?

中科院物理所 2022-02-14 10:41


引子

公元3048年,地球上的人口锐减,在国际公约规定不得有人员死亡的前提下,各国之间的能源争夺战仍在持续。在龙之国度和鹰之国度的边境线上,鹰之国军队准备空降,带走龙之国的爆裂能量辣椒资源再返回。突然,从龙之国度突然扫过成束不可见的高功率红外线。潜伏在半空中鹰之国大军突然爆发出大笑,隐形功能失灵,只能灰溜溜的回家。原来他们被集体隔空精准点了笑穴,大笑不止,最后溃不成军。


# 以上场景纯属杜撰,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而这笑穴在哪儿?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笑穴又名虎笑穴,在肚脐下三指。值得一提的严肃事实是,武侠小说或影视文学中的笑穴,点完之后大笑不止,实际上那是由于身体抽搐,觉得难受的表情[1]。同时友情提示,不要随便点别人的穴位。


图片

图1.港剧点笑穴


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发笑,我们为什么需要幽默感?又是为什么有的人笑点更低?幽默感的神经环路机制在哪?我们可以用幽默来抵抗世界的黑暗,保障健康吗?



幽默感在哪?

健康人群的功能性磁共振影像指示,幽默与双侧脑区的激活相关[2, 3]。幽默的产生及其认知基础前额叶皮层中部以及颞顶叶皮层的激活相关;而对幽默的理解、欣赏能力则需要奖赏的相关脑区激活,包括眶额叶皮层、岛叶皮层、杏仁核。当然,以上区域的激活并非是幽默特异的,在其他的认知、情感发生过程中也伴随着相应脑区的激活。


图片

图2.功能性磁共振影像显示与幽默相关的活跃脑区,图A为看卡通幽默漫画时激活的脑区,图B为欣赏理解幽默过程中活跃的脑区。


幽默感缺乏病人大脑双侧半球往往会出现病灶,尤其以右侧额叶区严重。阿尔茨海默病或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引起整个神经网络的扰动也会影响幽默感的正常表达[2]。爷爷,你怎么不爱讲笑话了?或许他正走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边缘。作为一项高级的认知功能,幽默本身是个复杂的、随时间变化功能的过程。如果下次再有人嘲笑你“笑点好低”时,不妨用“可我认知功能强大啊!”进行反击。

在知道幽默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后,我们再来了解下幽默感的心理学本质是什么。



幽默是什么?

心理学对幽默感的解释有三大理论体系。简而言之,第一种理论为幽默是强者通过嘲讽弱者来获得优越感。强者不一定需要直接出面证明,也可由第三方指出这份优越感。例如周星驰电影《破坏之王》中,“断水流大师兄”在招募空手道学员时和“黑熊”发生过如下经典的对话:

  • 大师兄:“啊!问得好!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加入我空手道部,不过要先经过选拔。因为我只会训练精英, 绝对不会接受垃圾。”

  • 黑 熊:“看我干嘛, 你把我当垃圾啊!”

  • 大师兄:“不是……不要误会,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图片

图3.周星驰电影《破坏之王》桥段


大师兄所言的便是在某一领域表述自己比别人优秀、厉害,其他人根本比不上自己的经典台词。当然,电影桥段,仅供娱乐。一方面强者通过嘲讽弱者获得优越感的做法是否违背了社会道德有待商榷;而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也常有弱者通过嘲讽强者的某些方面而获得精神胜利。

第二种理论认为幽默就是一种本以为有压力,但是压力突然解除后诙谐有趣的感觉。

比如大人跟还在襁褓之中的小孩玩躲猫猫的游戏,先用手把大人的脸蒙住,然后再把手打开,“诶嘿~”露出大人的脸,小孩就会被逗得咯咯直笑(亲测有效)。这其中的原理十分易懂,刚开始小孩因为找不到大白感到了压力,心里会想“爸爸去哪儿了?”。而之后小孩突然看见了大人的脸,压力得到解除,便会 “咯咯咯咯”笑得不能自已。


图片

图4. 咯咯笑的孩子


第三种理论认为幽默来自于突如其来的不和谐。何为不和谐?就是故事的结尾并不像预期所示,所以人们产生了不和谐的感觉。不和谐(戏剧中称之为突转)可以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其实造成幽默效果的不是不和谐,而是不和谐的和谐解决[5]。

一大群僵尸冲进了一个村庄,但是僵尸全军覆没。为什么故事的结尾没有上演悲情故事呢?这一故事的结尾不像读者的预期,这使得人们产生了不和谐的感觉。结果是因为这个村庄住着知名种豆教士孟德尔(手动狗头)。因为无数的豌豆射手可以打僵尸。它们不仅有单头豌豆射手,还有双头射手,三头豌豆射手,最后再来个玉米加农炮,愉快地跟僵尸说再见。这个故事的幽默便是来源于不和谐的合情合理的和谐解决。


图片

图5. 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场景



幽默感有哪些益处?

随着经济繁荣,寻求刺激或是疲惫不堪的观众想要通过有编排过的、场景化的喜剧形式来找乐子放松。听听相声或者看看脱口秀大会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可能是焦虑,抵触情绪,不足或遗憾、压抑,甚至是无力感以及种种压力。幽默感也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疼痛,增强免疫力[5]。此外,幽默感还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6]。

还记得《哈利波特》中的"滑稽滑稽(Riddikulus)"咒吗?挥动手中的魔杖,大喊"滑稽滑稽",就可以把可怕的博格特变成好笑的样子,进而用笑声摧毁象征着我们内心恐惧的博格特。现实生活中的麻瓜没有魔法,不会咒语,但我们仍然拥有幽默疗法,对消减恐惧行之有效。恐惧是一种强烈的压抑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上的压力。情绪压力会引起人体与应激相关的激素水平上升,例如皮质醇、肾上腺素。而幽默感能降低压力相关激素的释放,增加脑内的内啡肽分泌,进而调节我们的情绪,恐惧的感受便会得到减轻[6]。


图片

图6.纳威在卢平的指导下,使用滑稽滑稽咒,将心中恐惧博格特幻化的斯内普教授变成了女装大佬


由于幽默感是一种更高级的脑功能,判断幽默漫画是否好笑或类似的测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诊断某些脑疾病/精神疾病的过程中,例如颞叶侧癫痫的精神缺陷的诊断标准。幽默疗法可以改善抑郁倾向,心理问题、癌症、糖尿病、偏头痛以及其他慢性疾病[7]。幽默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让疾病治愈的可能性提高,但仍需要后续方法学上的证据。那么幽默疗法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实施?



幽默疗法如何操作?

幽默疗法形式多样,通常包括笑话训练,例如收看幽默搞笑视或喜剧表演;没有搞笑成分的训练,例如拍手,舞蹈,以及发出类似于“阿哈哈哈哈哈”大笑的练嗓[7]。

你是否对上述场景似曾相识?晨练的大爷大妈拍着手轮着胳膊从你身旁经过,突然仰天长笑,哈哈哈哈。下次,请理解他们的行为,如果可以,你也可以加入他们。他们可能在进行益于身心的科学疗法。请不要觉得尴尬,只要你不觉得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当然,还有另外的方式进行幽默疗法,我们还可以选择大笑瑜伽(Laughter Yoga)。大笑瑜伽是没有搞笑成分训练的集体性的综合性运动。一般会有老师进行指导,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训练,瑜伽训练包括了大笑练习、拍手鼓掌以及呼吸放松训练相关的瑜伽动作。这种团体活动令人更为放松,同时也能在人际交互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8]。


图片

图7. 大笑瑜伽


Mora-Ripoll的研究发现[9],相比于主动发笑的笑话训练、运动康复疗法或者不进行干预治疗,刻意发笑训练对健康更有益。Bennett 等人发现[10],正在进行透析的病人如果接受例如大笑瑜伽等幽默疗法的治疗,病人的免疫功能将得到改善,也能减轻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减少沮丧感以及焦虑的情绪,甚至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当然,他们也指出长期疗效仍有待观察。总体上,幽默疗法的有效证据还是欠缺的,该领域尚待进一步发展成熟。但无论如何,在人均医疗保健费用增加的大背景之下,幽默疗法无疑提供了一种相对而言便宜好使、简便易行的治疗手段可以调节我们的身心健康

最后,感谢各位看到这里,送上一首胡编乱造打油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
生活本就不容易,
看看爆笑小视频,
幽默疗法救自己。

撰文丨林大白(复旦大学 神经生物学博士生)

责编丨Danny

排版丨Ring


 结 语 

笔者在撰写本次科普小文过程中体会到这次尤为艰辛。可能是幽默感作为一种高阶的脑认知功能,不被小鼠等普通级别的实验动物所有,所以采集样本,如何实验也是棘手的问题,相对而言,相关神经科学的文献就略少一点。更涉及到心理学部分的论述,笔者不敢过多说明,仅以个人理解角度,窥探幽默世界的大门,词不达意请包涵,鞠躬。

插图来源

封面图 来自网络

图1来自网络

图2参考文献[3]

图3-8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人体的笑穴在哪里. 百度知道. Retrieved January 26, 2022, from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3952545.html

2.       Derouesné C. Neuropsychology of humor: an introduction. Part II. Humor and the brain. Geriatr Psychol Neuropsychiatr Vieil, 2016, 14(3):307-16.

3.       Angela Bartolo, Francesca Benuzzi, Luca Nocetti, et al. Humor Comprehension and Appreciation: An fMRI Study. J Cogn Neurosci, 2006, 18(11): 1789-1798.

4.       Goldstein PE & McGhee JH (Eds.), The psychology of humour.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d empirical issue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2, 81-100.

5.       The “Sense” of Humor—Art & Science. JAMA. 2020, 323(23):2435.

6.       Savage BM, Lujan HL, Thipparthi RR, et al. Humor, laughter, learning, and health! A brief review. Adv Physiol Educ. 2017,41(3):341-347.

7.       Van der Wal CN, Kok RN. Laughter-inducing therapie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oc Sci Med, 2019, 232:473-488.

8.      Psychotherapy Guide: Group Therapy vs. Individual Therapy. (n.d.). American Addiction Centers. Retrieved January 26, 2022, from https://americanaddictioncenters.org/therapy-treatment/group-individual

9.       Morris SB. Estimating effect sizes from pretest-posttest-control group designs. Organ Res Methods, 2008, 11(2):364-386.

10.    Bennett PN, Parsons T, Ben-Moshe R, et al. Laughter and humor therapy in dialysis. Semin Dial, 2014, 27(5):488-493.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来源:脑人言

编辑:Garrett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看完《开端》,我发现了主角循环的秘密
2. 向高压电线撒尿会被电死吗?| No.290
3. 曹则贤: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
4. 今年的大年三十,咋说没就没?
5. 蟑螂产的“奶”,你敢喝吗?
6. 导致全境失联的汤加火山喷发,会影响我国吗?
7. 如果宇宙始于大爆炸,那么大爆炸始于?
8. 迈克尔·杰克逊 45 度前倾是怎么做到的?
9. 睡着但又没睡?爱迪生教你边学习边睡觉的技能
10. 土拨鼠: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