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行业发展概览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特别2020年以来,疫情对大众心理健康所产生影响不断显现,心理健康议题走入聚光灯下。据统计,2020年,因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新增5320万抑郁障碍患者和7620万焦虑障碍患者。同时,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精神心理疾病总体发病率为17.5%,精神心理疾病发病人群和医疗服务需求人数达2.5亿人。
2015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发布。此后,国家卫健委密集发布心理疏导相关的工作方案,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参与心理服务工作。除此之外,近年来国家还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倡导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搭建。健康中国行动也将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纳入规划,同时强调了失眠现患率、焦虑障碍患病率、抑郁症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的目标。
当前,精神心理医疗资源以及心理咨询服务供给侧的高度紧缺,成为目前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与短板。此外,行业内多数服务缺乏确定标准,也严重影响服务体验。2021年《中国数字疗法白皮书2.0》发布并推广,强调数字疗法可以视作负责临床治疗获益的“数字化活性成分”。特别在心理健康领域,互联网医疗与社区借由提供整合精神卫生服务,能够有效调配资源,实现筛查评估以及干预治疗,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0年全球心理健康市场约1000亿美元,其中北美和欧洲各占约40%,整体增速约3%,其中增速最快为亚洲地区,增速超过10%。就我国而言,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发展及资本的推动下,我国精神心理互联网服务平台迎来了快速发展。据《2021心理健康行业年度报告》显示,仅2021年1-8月,新增心理咨询企业达到2.36万家。
从行业投融资情况看,从2017年起获得投资的心理企业不断增多,融资金额逐节攀升。从2019年到2021年,精神心理专科医疗服务平台昭阳医生、心理课程教育平台愈见、抑郁研究所、壹心理,好心情、安肯医疗、心宁医生、暖心壹疗、KnowYourself等企业先后完成了融资。作为心理健康赛道融资大年,2021年全年融资事件25起,涉及20家企业,多个头部企业进入B轮及C轮。其中,专注于CNS(中枢神经)及精神心理健康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获得2亿元C轮融资。主打咨询服务的网络平台简单心理、壹点灵也分别获得2亿元B轮投资。2022开年,专注精神心理综合诊疗和循证心理治疗的曼朗医疗也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
这些企业涵盖泛心理学社区、心理课程教育、互联网心理医院,到专业性较强的心理医疗管理集团与精神心理专科医疗服务平台,显示出资本对于这一赛道的全方位关注。
2
行业情况分析
目前,国内心理健康赛道大体可分为互联网服务平台与垂直领域服务机构。
互联网平台可分为专注心理健康领域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专注心理咨询领域平台,以及心理社群运营。由于精神心理的诊断与诊疗效果属于高度可测量,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开展,可以帮助患者初步分诊、随访、复诊。但是,由于政策规定,远程医疗不能确诊病症、开具处方,对于专业治疗进行相关限制。
目前,我国心理治疗行业普及程度还保持较低水平,重视自己心理健康并愿意治疗的人群难以拓展,为心理咨询付费意愿也较低。壹心理创始人将其称之为“大需求,小市场”。随着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的推广以及心理社群的运营,有望进一步推动心理治疗普及。
垂直领域的服务机构主要包括私立的心理专科医院与专业医疗机构。和互联网服务平台相比,专业垂直领域服务机构更多组织自有服务团队,主要投入人才供应链,打造职业培训体系。多数垂直领域的服务机构设有线上远程干预课程以及远程指导,能够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中国心理健康领域普遍面临专家少、客源少、资金瓶颈、运营管理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未来行业的探索路径首先强调垂直性,聚焦核心产品,通过细分病种市场、病人区域来源、定位产品目标人群和定价来制定突破性策略。同时,应有效运用平台思维,通过自建与整合,轻度多点与重度介入以及医疗合伙人制度。并将将线上互联网医院和线下诊所、科室和医院结合,打造线下线上闭环。
另外,从融资风向来看,数字疗法及心理AI也将成为新风口。心理AI能够通过精准分诊,治疗过程中识别用户行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涉及多轮交互,最后形成对用户最优方案。通过技术发展与数据量提升,心理AI有望成为心理健康赛道未来渗透率最高的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公司动态
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