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成理丨网络骗局需警惕,财产安全不大意!

安全意识很到位的 成都理工大学 2022-02-22 18:03

图片


“同学,速度进群,学习资料免费送!”


“同学,刷单日入300,有手机就能赚!来?”


公安部刑侦局
开学第一课,防骗记心里。马上开学了,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被骗哦~#开学第一课#刑侦利剑守护平安

 新学期到来
除了迎接崭新的学习和生活外
还要学会鉴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
不被他们精心编造的谎言所蒙蔽
  避免上当受骗

图片


骗局一

非法集资诈骗


平安连州
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入股、发行债券、投资基金或者其他债券凭证等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或者其他方式向出资人给予回报的行为。

手段一

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手段二

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手段三

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手段四

利用亲情诱骗。有些类传销非法集资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地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图片



栗子君提醒:


规避非法集资陷阱的“三要、三不要”

一要理性,不要侥幸

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要坚守理性底线,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问问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赌博心态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


二要稳健,不要冒险

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还可能是投资骗局,投一次就血本无归!要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


三要警惕,不要盲目

“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多留个心眼儿,绝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随大流”投资!




图片


骗局二

网络刷单诈骗


公安部刑侦局
我不刷单了,那你把我本金还给我#你好110


骗子通过网页、论坛、社交软件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号称给网店刷单“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诱骗同学们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物品刷单,承诺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并返还。然而受害人一旦进行刷单,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扣取其本金

案例一:刷单+APP做任务
近日,小王同学在上网时发现了一个招聘兼职刷单链接,寒假闲来无事的他觉得这个“兼职”既简单又高回报,便根据链接下载了兼职APP,并添加了“客服”微信。

图片

在表示自己想做任务赚取佣金后,“客服”将小王同学拉进了一个QQ群,在“群主”的指导下顺利地完成两笔刷单任务,也拿到了几块钱的佣金。

图片

但当小王同学进行第三笔任务时,对方却告知需要连刷三单才能一起结算佣金。小王同学按照对方要求又连刷了三单,没想到对方又要求他继续刷单,且金额越来越大,小王同学这才意识到被骗,遂打电话报警。

案例二:刷单+领取礼品
小李同学在朋友圈看到别人转发的一张活动图片:“识别二维码,可免费领取某米电饭煲”。在二维码下方,还有“官方网络授权,活动真实有效”字样。

图片

小李同学抱着天上掉馅饼的心理,扫码添加了“客服”,并提供转发的截图和自己的地址、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 

很快,他就被“客服”拉进一个群,但接下来“客服”的操作却让小李同学觉得不对劲。

“一进群就让做任务,这不就是刷单诈骗吗?”心生质疑的小李同学立马查询对方发来的快递单号,发现根本就查询不到。小李同学幡然醒悟,意识到这就是个骗局,于是立即举报了该群。    
 
梳理刷单诈骗套路:

第一步

骗子会通过QQ群、微信群及短视频等各种途径发布刷单的消息,打着“高薪”“轻松”的旗号吸引目标群体。

第二步

一旦有人主动联系,骗子会教受害人如何进行刷单,并取得受害人信任;接下来骗子会给受害人一个垫付货款金额更大、佣金更高的订单,在这时已经完全卸下了戒备的受害人就会不假思索地照做。

第三步

骗子发现你上钩以后,就会以“任务未完成、资金被冻结”等各种借口拒绝支付货款和佣金,并表示只有完成接下来所有的订单后才能拿到之前的佣金和垫付的货款。


图片


栗子君提醒:


1. 天上不会掉馅饼,馅饼就是大陷阱!切莫被各类“免费送”诈骗套路迷惑,掉入诈骗圈套。


2. 刷单是一种违法行为,国家法律法规、淘宝等电商平台政策均明令禁止这种虚假交易。请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确保得到合法薪酬。


3. 不要轻信网上不正规的兼职,特别是酬劳比正常市场高出许多的兼职,所有要求交定金的工作要三思而后行。




图片


骗局三

冒充客服诈骗


国家反诈中心
十大骗局之冒充客服诈骗:陌生链接不要点,声称退款留心眼


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同学们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购物信息、个人信息,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进行退款赔偿。然后引诱同学们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中填入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卡内钱款转走。


案例一

某天下课后,张同学接到一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淘宝网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失误将张同学淘宝账户升级为淘宝铂金会员。

自下月起,将自动扣除 500 元铂金会员费,对方询问张同学是否取消会员。张同学信以为真,同意取消。对方又告知张同学取消会员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并将电话转接到自称农业银行工作人员处,对张同学提供名下所有银行卡进行审核。

张同学按照对方提供的五个业务编码号,登录名下银行卡网上进行所谓的“验证”,操作后发现名下银行卡中 4000元被转走,遂报案。 


案例二

李同学在“淘宝”平台购物之后,接到自称“购物客服”来电,称其物品因“快递丢失”需要理赔,并准确报出李同学订单号。


李同学按照要求添加对方QQ好友,并扫描对方发来的“理赔码”,进入理赔网页界面,按提示添加个人的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信息,因短信不断提示验证码错误,“购物客服”告知与支付宝“借呗”、微粒贷等小额贷款软件有商业合作,可通过使用“借呗”、微粒贷获取四倍赔偿款,具体方法是先将额度全部提取,转给“购物客服”,随后“购物客服”悉数返还再支付“赔偿款”。李同学按要求将额度全部转出,随后被“购物客服”删除好友,损失3600元。


图片


图片



栗子君提醒:


1. 请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 当有网络卖家或者客服主动联系为你办理退货退款时,一定要小心!


3. 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请登录官方购物网站办理退货退款,切勿轻信他人提供的网址、链接!


4. 凡是网上购物遇到自称客服说要退款,索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图片


骗局四

冒充熟人诈骗


国家反诈中心
十大骗局之冒充熟人诈骗:“文字”借钱不轻信,见面核实方安心。


骗子盗取学生微信号、QQ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学生的亲戚、朋友借款;或者以学生发生交通事故、得病等为由,要求学生亲戚、朋友转钱;又或者以老师学长学姐的身份以发放学习资料为由要求进群,进而实施诈骗。

案例一

大学里资源丰富,资料多多,总有好心的老师”“师兄师姐”邀请你入“互助群”“活动通知群”不仅可以认识新朋友、互帮互助,还可以免费领取各种设计类课程。

天上掉馅饼了?真有这等好事?

近期,某同学发现自己被莫名其妙地拉入了很多qq群、微信群,群里“某老师”假借团委、学生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名义,以免费为大家提供学习资料、大学活动、学校通知等为噱头,拉同学加群。此外,“某老师”还会“热心”地附加活动截止时间,大大增加其可信度。

图片

通知群里“热心”的“某老师”不仅没有任何具体的身份介绍,所发通知内容也过于随意,很多地方还语句不通,有的“某老师”甚至还会在东窗事发后爆粗口。

案例二

除此以外,很多二手群、社团群里也常常出现邀请人扫码添加的广告。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些同学加入了“新生群”后,被群内一个陌生人拉入了另一个陌生的群聊,这个名为“2021活动拓展群”的QQ群,有1个活动负责人和2个管理员,这三位在群里唱起了双簧。


图片
图片
图片


他们不断催促群里的同学扫码添加微信领取材料,还抱怨“同学们的不配合,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案例三

2021年11月1日,凌晨5时30分,大冶市某学校班级群突然接到“班主任”的通知,要求每个学生缴纳800元的班费,并表示学生在缴费成功后,将电子回执单截图在群内进行公布。随后两名“学生”将缴费的电子回执单贴在了群内。“各位同学小心,等天亮后问清情况再转。”所幸仅10分钟左右,班长立即发布提醒信息,防止其他同学上当受骗。


图片


栗子君提醒:


1. 绝不轻信。切勿轻信陌生微信、QQ好友申请,添加好友前务必核实对方身份。


2. 谨慎转账。面对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上的转账要求,务必通过电话当面确认。


3. 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添加好友,也不要随意向陌生账户转账。如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记录对方账户并拨打110报警。


4. 谨慎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谨慎加入陌生群组,对群里面身份不明的成员保持警惕,遇到这类不明身份的“老师”或者“学长学姐”要及时向辅导员或学校相关部门反馈。不要轻信非官方群里的所谓的“重要消息”,关于校园活动通知一定要向辅导员或学校相关部门确认。




图片


骗局五

注销校园贷诈骗


国家反诈中心
十大骗局之注销“校园贷”诈骗:凡是声称你有“校园贷”需要注销,否则影响征信的,都是诈骗!


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学生,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学生,诈骗犯罪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案例一

二月初,大学毕业已工作好几年的吴先生接到一个提醒他“注销校园贷账户”的电话,对方称如果不注销,可能会被人利用个人信息来注册校园贷账户,影响他的个人征信。


吴先生相信了对方的说辞,并根据对方的提示:清空各大借贷平台上的额度,然后把清空提现出来的钱转到对方资金的银行账户里。对方还说,吴先生从网贷平台借出的资金,不需要他负责还款。在对方的“洗脑”下,吴先生共给对方转去了99万元。


第二天,吴先生没收到退还资金,还联系不上对方,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案例二

某日,大学生周某某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可以帮助其注销“校园贷”账号,然后对方诱导周某某通过支付宝口令红包支付的方式,分两次一共向对方的账号支付了一万三千余元。随后,周某某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报警。后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某,以陈某某涉嫌诈骗罪对其进行刑事拘留。

图片

图片


栗子君提醒:


1. 经核实,相关部门并没有“注销校园贷”操作。犯罪分子总会编出许多花样、名目,对于这样新鲜的操作,不能全靠自己的耳朵,听到就相信,先对方提到的单位官网或者客服咨询一下,避免上当。


2. 网贷账户注销和个人征信无直接关系,只要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个人征信无法人为修改的,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


3.不要相信所谓的“安全账户”或者类似名目的账户,也不要相信钱转出去对方账户后还会给你转回来。


4.个人信息存在泄漏风险,能准确说出你信息的人,有可能是买到你信息的骗子,平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图片


骗局六

杀猪盘诈骗


国家反诈中心
十大骗局之“杀猪盘”诈骗:网恋须谨慎,千万不要成为被杀的“猪”。


骗子以美女(帅哥)搭讪、网上相亲等手法,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成功人士,搭讪单身的大学生并确定男女朋友关系。获取受害人信任后,骗子会引导其进入虚假的投资平台进行投资,谎称系统存在漏洞、稳赚不赔、有内幕消息、有专业导师团队等,甚至先提供一个账号让受害人帮忙管理,进行体验,从而诱导其投入资金。


案例一

李四通过某社交网站认识了一位女网友,并且互相加了微信好友,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后,李四慢慢对这位女网友产生了好感。某日,该女网友给李四介绍了一个投资平台,由于女网友不在国内,出于信任,女网友提议让李四帮助她进行投资。李四果断答应后帮助她进行操作几天后发现盈利不少。在帮她成功提现后,李四心动了并希望女网友能够带他一起赚大钱。就这样,李四慢慢走进了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初尝甜头后,李四又分次进行了大量投资,累计高达五十万元,当准备继续提现时,却发现账户里的钱怎么也提不出来,等他再去寻找当初那位女网友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李四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钞票早已落入诈骗分子的口袋。

案例二

2021年5月,单身女子金某,在某婚恋网站上结识了一名自称王某的男子,两人确立恋爱关系后,王某向其推荐下载博彩APP,邀请金某一起投资。金某向该APP充钱九次,累计被骗三十余万元。


图片


栗子君提醒:


1. 网络交友需谨慎,提高防骗意识,保持良好的社交心态。确保交往对象信息真实可靠。在没有确定对方真实身份前,不要与对方涉及金钱上的往来。


2. 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警惕高风险投资。一旦网友或网恋对象提出网上投资的,都是诈骗,应当不予理会。




网络诈骗招数多
新学期新开始
小栗子们一定要擦亮双眼

   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哦!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

部分资料来源平安成理 公安部刑侦局 成都网络理政
排版丨李婧菡 白隆泽 赵唯斯 郝昕鹏
编辑丨万欣悦 胡雨涵 
校审丨赵一蕾
责任编辑张爱艾 王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点亮 筑牢安全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