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物理学得好的人,筷子都比别人用得溜

中科院半导体所 2022-03-07 18:00

图片


文章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作者:北京科学中心

审核专家:孟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你知道吗?我们使用的筷子竟然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但是在吃饭时面对着这样“古董”级别的进食工具时,有谁想过它的使用方法与原理呢?
图片
筷子
来源∣360图片
筷子分开食物时,两根筷子必须要分开闭合,它不需要像西方餐具那样切开、扎破食物。准确地说,只要你想,你手中的筷子可以永远保持食物的完整性,只要吃东西时慢慢地把食物夹起拿走即可。

1

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筷子的作用很多,使用筷子的时候,很像用两只手交叉在一起把食物捧起来运输。比如说在吃米饭的时候,筷子在米饭中移动,用类似舀和夹的动作取得一团米饭,然后把米饭送到嘴里,吃菜的时候,则用筷子灵活地夹取想要的食物。而所谓的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其实就是筷子“最有效”的使用方法,也就是“传统握法”。
图片
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来源∣维基百科
“传统握法”的使用很简单,而且极其常见,因为这是大多数人使用筷子的方式。

首先筷子应该很自然地握在手里,然后把两根筷子对齐,用食指、中指和拇指控制一根筷子,用虎口和无名指固定另一根筷子。夹菜时,下面的筷子是固定的。上面筷子以食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为中心轻微旋转,增大和减小筷子尖端之间的距离。在整个过程中,两根筷子不会重叠和交叉。上面和下面的两根筷子,换一种说法可以叫一根为动筷,另一根为静筷,两根相互配合完成工作。

动筷,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活动的筷子,其实就是吃饭时用来控制开合程度的筷子。而静筷相对于手来说位置相对静止。静筷在虎口的内侧,动筷在虎口的外侧。

2

筷子的杠杆原理
事实上,不同人手持筷子的姿势并不完全一样,不过原理都大同小异。这里我们就以上面提到的“传统握法”为例来分析。

在“传统握法”中,动筷的着力点很多,所以在张开筷子时,动筷在力的作用下不会掉落。当筷子张开,动筷以拇指为轴心进行旋转,其中中指与食指的配合下进行的开合是筷子使用的核心。

静筷有三个着力点,这三个点分别是虎口的中心、拇指的第二个指关节和无名指的末端,三个点可以保持静筷在手上的相对静止。动筷则不同,它有四个着力点,分别为虎口中心外侧一指宽处、拇指前端第一指关节中部、食指前端内侧和中指前端。

事实上,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拿起一双筷子比划一下,就能马上理解筷子的原理。当你想夹菜时,首先一定会以一定的角度打开筷子,再以拇指压住的地方作为支点。动筷在食指的压力下围绕拇指按住的支点旋转,所以食指施加的力就是动筷旋转的动力。注意在夹菜过程中静筷是不会转动的!

图片
筷子的杠杆原理
来源丨360图片
静筷没有动,而动筷转到了合适的角度时夹住了食物。食物对动筷有一个向外的阻力,阻止动筷继续转动夹紧食物。筷子受到的动力和阻力都大致垂直于筷子,动力臂和阻力臂有显然的差别,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公式,动力大于阻力。
图片
正确和错误的用筷方式
来源丨维基百科
因为静筷不是杠杆,所以杠杆原理要在动筷上考虑。动筷的支点在末端,而阻力动作点在前端,动力的作用点在手捏的地方。显然,阻力离支点较远,所以筷子是一个费力杠杆,准确的说应该是动筷是一个费力杠杆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比起直接用手抓取食物,用筷子显然会消耗更大的力量,这一点也从侧面证实了动筷是费力杠杆的结论。顺便一提,学习和练习使用筷子也是一种锻炼手部肌肉的自然方法。

3

筷子也分前后
筷子分为筷头筷尾,许多人经常搞错头和尾。筷头通常是圆的、光滑的、略细的,用来夹取食物。筷尾为方形,一般有装饰,通常比筷头粗。由于筷子是一种费力的杠杆,前轻后重,可使筷子重心更靠近支点,让人在使用时节省一部分力量。
图片
筷子
来源∣360图片
一般来说,不熟练的儿童在使用筷子时,握持部分大概在筷子的中间。而成年人则是握到筷子的尾部,握持部分大概在距离筷子尾部四分之一的位置。

握持不同的部分,主要是从杠杆原理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手力量没有成年人大,筷子的末端移动得太远的话,当儿童吃饭时,力量不够,食物很容易从筷子上滑落,因此在儿童刚开始学习用筷子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带有辅助结构的儿童筷。
图片
来源∣网络
作为成年人,手的力量大,握持部分移动到筷子的末端,这样更方便进食稍微远离自己的食物,也能更好地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食物而造成的不美观和不卫生。

编辑:Lemon

图片